[发明专利]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2192.2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尹晓林;童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9/02 | 分类号: | E02B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7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头 水库 流域 梯级 水电站 衔接 布置 形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的流域梯级电站尾首即上一梯级的尾水和下一梯级的首部的衔接布置形式。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传统水利水电工程中一个流域的梯级水电站开发形式。它包括上游龙头水库1以及沿河道4的流向在该龙头水库1的下游依次设置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204、205,从上游龙头水库1基本沿河道4的流向还设有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304、305,所述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304、305的末端与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204、205的机组进水口衔接,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204、205的尾水则归入河道4。也就是说,这种布置形式中的各个电站是独立的,都由首部拦河闸501、502、503、504、505,以及沉沙池、引水隧洞(或引水渠道)、调压室、压力管道、厂房和尾水等组成。上述这种梯级开发形式的缺点在于结构复杂,库区淹没范围和移民数量众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而且各电站的运行还受到暴雨、洪水等不利条件的影响,降低了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效益较好的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包括上游龙头水库以及沿河道的流向在该龙头水库的下游依次设置的各级电站厂房,从上游龙头水库基本沿河道的流向还设有各级引水建筑物,各级引水建筑物的末端分别与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的机组进水口衔接,除最后一级电站厂房的尾水归入河道外,其余各级电站厂房的尾水分别通过引水设施与对应的下级引水建筑物的进水口衔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各梯级电站形成联动效应,便于集中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龙头水库电站的清水(非含沙水流)不下河,避免了多泥沙河流上下游各梯级水电站修建投资较大的沉沙池;龙头水库下游各梯级电站首部拦河取水枢纽可以大大简化,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库区淹没范围和移民数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基本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在泥石流多发的河流上还有效解决了库区泥沙淤积问题和泥石流对首部闸坝建筑物造成不可抵御的破坏问题。该技术具有布置简洁,梯级电站运行灵活方便,各电站的运行不受暴雨、洪水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且投资省、动能经济指标优越等优点。可在目前设计的许多中、小型流域梯级水电站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水利水电工程中一个流域的梯级水电站开发形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带龙头水库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1、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河道的流向。
图中标记为:上游龙头水库1,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204、205,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304、305,河道4,首部拦河闸501、502、503、504、505,引水渠道6,汇水池7,调节池8,底格栏栅坝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的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包括上游龙头水库1以及沿河道4的流向在该龙头水库1的下游依次设置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从上游龙头水库1基本沿河道4的流向还设有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的末端分别与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的机组进水口衔接,除最后一级电站厂房203的尾水归入河道4外,其余各级电站厂房201、202的尾水分别通过引水设施与对应的下级引水建筑物302、303的进水口衔接。该布置形式实际是将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以及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之间串连起来,从上游龙头水库1引出的清水(非含沙水流)直至经过最后一级电站厂房203后才归入河道4,因此避免了多泥沙河流上下游各梯级水电站修建投资较大的沉沙池,使各梯级电站形成联动效应,便于集中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2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