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盖丢失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2439.0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北本宽;渡边成司;小牧晃;菊野顺二;宫岛由;川又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B65D5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丢失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盖丢失构件,当利用圆形盖装卸自如地堵塞容器的开口部时,可以防止盖丢失。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各种防止盖丢失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24922公报(图1)
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连结部件11包括保持环部13、带状部17及固定座部15,其中,该保持环部13在内周具有梳齿状部14,该梳齿状部14嵌入到在盖本体1的握持部3的外周形成的嵌合槽部6,该带状部17自该保持环部13的外周延伸,该固定座部15设于该带状部17的前端且固定于车体金属板。
该连结部件11是将盖本体1与车体金属板连结的部件,当自燃料注入口拆下盖本体1时,起到能够防止盖本体1丢失的防止盖丢失构件的作用。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的连结部件11在保持环部13的内周具有梳齿状部14,因此,必须在盖本体1的握持部3的外周设置嵌合槽部6。即,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需要将盖形成为设有嵌合槽部6的专用形态,导致盖的制造成本增高。另外,由于只能适用于专用的盖,因此,连结部件11的用途受到限制,不是优选的。
因此,要求一种防止盖丢失构件,可以降低盖的制造成本,并且,可以扩大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盖丢失构件,可以降低盖的制造成本,并且,可以扩大用途。
第一方面发明的防止盖丢失构件,将容器侧和盖连接,当利用圆形盖装卸自如地堵塞容器的开口部时,能够防止该盖丢失,该防止盖丢失构件 的特征在于,该防止盖丢失构件包括与所述盖卡合的盖卡合部件和将该盖卡合部件与所述容器侧连接的带状部件(日文:紐状部材),所述盖卡合部件具有:包围所述盖的侧面的圆环部;自该圆环部的下部延伸且与所述盖的下面抵接的下侧爪部;自所述圆环部的上部延伸且与所述盖的上面抵接的上侧爪部。
在第二方面发明的防止盖丢失构件中,其特征在于,盖卡合部件是利用模具成形的模具成形件,所述上侧爪部和所述下侧爪部设置成相位不同,以便从轴向看盖卡合部件时,在上侧爪部和与该上侧爪部相邻的上侧爪部之间可看到一个下侧爪部。
在第三方面发明的防止盖丢失构件中,其特征在于,当在盖的侧面的下部设有朝向下方而直径缩小的锥部时,上侧爪部的内径设定为比所述锥部的前端直径大且比所述侧面的最大直径小,下侧爪部的内径设定为比所述锥部的前端直径小。
在第四方面发明的防止盖丢失构件中,其特征在于,带状部件的一端自内侧朝向外侧而嵌入到盖卡合部件的圆环部,在使用状态下,通过盖起到防脱落作用。
在第一方面发明的防止盖丢失构件中,由于盖卡合部件具有:包围盖的侧面的圆环部;与盖的下面抵接的下侧爪部;与盖的上面抵接的上侧爪部,因此,不需要进行用于使盖卡合部件与盖卡合的加工。因此,可以降低盖的制造成本。
另外,当多个盖的侧面的直径及高度大致相同且各个盖具有下面及上面时,可以使盖卡合部件与多个盖都卡合,因此,可以扩大盖卡合部件的用途。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防止盖丢失构件,该防止盖丢失构件可以降低盖的制造成本,并且可以扩大用途。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防止盖丢失构件,该防止盖丢失构件可以降低盖的制造成本,并且可以扩大用途。
在第二方面发明的防止盖丢失构件中,盖卡合部件中,上侧爪部和下侧爪部设置成相位不同,以便从轴向看盖卡合部件时,在上侧爪部和与该上侧爪部相邻的上侧爪部之间可看到一个下侧爪部。另外,盖卡合部件是利用模具而成形的模具成形件,在圆环部上单独设有上侧爪部且单独设有 下侧爪部。因此,可以使用于成形盖卡合部件的金属模的结构简洁化。
在第三方面发明的防止盖丢失构件中,当在盖的侧面的下部设有朝向下方而直径缩小的锥部时,上侧爪部的内径设定为比锥部的前端直径大且比侧面的最大直径小,下侧爪部的内径设定为比锥部的前端直径小,因此,当将盖插入盖卡合部件时,利用盖的锥部可以顺畅地向下推压盖卡合部件的上侧爪部。另外,当盖的下面与盖卡合部件的下侧爪部接触时,可以通过盖卡合部件的上侧爪部及下侧爪部保持盖。因此,可以提供一种防止盖丢失构件,该防止盖丢失构件可以使盖与盖卡合部件顺畅地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2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