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速低限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2891.7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5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彤 |
主分类号: | G01P1/10 | 分类号: | G01P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300 江苏省邳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速 低限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度报警器,具体是一种转速低限报警器,属速度报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机器上都安装有速度报警器,但这种速度报警器仅仅是当速度超过上限速度时发出报警。很少机器上安装有低速报警器。有很多机器是应用于低速场合,例如低速电机则具有输出扭矩大,可以直接驱动机构的功能,因此设备运转平稳,噪声小。但是当速度低于下限值时,工作人员很不难发现这一问题,当速度低于下限值时,说明机器某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检修,否则对机器本身的损害很大,有时候会造成人员受伤事故。也有一些低速报警器,但是设计复杂,价格较高,很难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转速低限报警器,当速度低于下限值时就会向工作人员发出报警,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转速低限报警器,包括556双时基集成电路,556双时基集成电路与电阻R、电容C、晶体管BG1构成的转速鉴别电路,556双时基集成电路与电阻R1、R2、电容C1、二极管D、晶体管BG2构成的1KHZ的振荡器;所述的556双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和14脚之间并联滑动电阻R,6脚和晶体管BG1的集电极连接,BG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和外部的晶体管放大限幅电路连接,556双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6脚通过电容C接地,8脚和13脚之间并联电阻R2,13脚和14脚之间并联电阻R1,14脚和+9V电源连接,5脚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D的负极连接12脚,同时12脚通过电容C1接地,9脚通过一电容和晶体管BG2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和+9V电源连接,发射极和蜂鸣器的正输入端连接。
工作原理是:晶体管放大限幅电路接转速鉴别电路的输入端即晶体管BG1的基极。调节RC时间常数,使转速为下限值时,Vc恰好等于556双时基集成电路的转换电平。在正常转速时,因开关管BG1频繁通断而使C上的充电电压不超过2/3VDD,相应5脚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右侧振荡器的电容C1上的电压不变,振荡器不工作,无音频振荡信号输出。当转速低于下限值时,则电压Vc大于2/3VDD,使电路翻转,5脚输出低电平,此时振荡器起振,发出音频报警信号,提醒用户注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报警器简单,当转速低于下限值时可及时发出报警,避免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电路原理图。
如附图所示,转速低限报警器,包括556双时基集成电路,556双时基集成电路与电阻R、电容C、晶体管BG1构成的转速鉴别电路,556双时基集成电路与电阻R1、R2、电容C1、二极管D、晶体管BG2构成的1KHZ的振荡器;所述的556双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和14脚之间并联滑动电阻R,6脚和晶体管BG1的集电极连接,BG1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和外部的晶体管放大限幅电路连接,556双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6脚通过电容C接地,8脚和13脚之间并联电阻R2,13脚和14脚之间并联电阻R1,14脚和+9V电源连接,5脚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D的负极连接12脚,同时12脚通过电容C1接地,9脚通过一电容和晶体管BG2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和+9V电源连接,发射极和蜂鸣器的正输入端连接。
晶体管放大限幅电路接转速鉴别电路的输入端即晶体管BG1的基极。当输入正极性脉冲时,晶体管BG1饱和导通,电容器C放电。脉冲过后,C通过R充电,充电电压为Vc(t)=VDD(l-e-t/RC)。当转速偏低于送进的脉冲数时,BG1的导通次数少。调节RC时间常数,使转速为下限值时,Vc恰好等于556双时基集成电路的转换电平。当转速低于下限值时,则电压Vc大于2/3VDD,使电路翻转,5脚输出低电平。可见,转速鉴别实际上是对电位高低进行鉴别,而电位高低又与转速有关。在正常转速时,因开关管BG1频繁通断而使C上的充电电压不超过2/3VDD,相应5脚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右侧振荡器的电容C1上的电压不变,振荡器不工作,无音频振荡信号输出。当转速低于下限值时,振荡器起振,发出音频报警信号,提醒用户注意。
本电路中556采用CMOS型模块,其驱动电流较小,故在输出端加了晶体管BG2,以驱动扬声器工作。若采用双极型的556.则可直接驱动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彤,未经周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2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测试电压互感器极性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振动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