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3329.6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顾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晓刚 |
主分类号: | B66C1/66 | 分类号: | B66C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运输过程中,起吊物体时由起重机通过其吊钩将工件吊起。但由于起吊工件的形状各异,当遇到一些不好直接用吊钩起吊的工件时,如没有挂钩抓持点的柴油机气缸盖等,只能采用钢丝绳或其他绳索作为吊具先将物体捆好然后再起吊。由于柴油机气缸盖质量大,捆绑费力费时,很不方便。
中国专利文献CN 2104850U公开了一种作为吊具的《内孔吊钩》,该吊钩的钩爪为外弯钩,吊环上刚性连接3对吊耳,吊爪支点架上与吊耳相对应设置3对支耳,每对吊耳与连杆一端活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弯臂吊爪活动连接,弯臂吊爪的支点活动连接在吊爪支点架的支耳上。在使用时,先将内孔吊钩的钩爪收为最小直径放入起吊物体内。当吊环受力起吊时,弯臂钩爪上端在连杆牵引力的作用下以弯臂钩爪支点为轴心使钩爪自行调心且张开并紧紧卡在内孔壁端或内孔周边上。这种内孔吊钩在使用中,各钩爪与工件之间的接触方式是一种线接触的方式,有可能损坏工件或吊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中操作安全、简单,起吊时对工件无损坏的吊具。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具,包括吊环组件、吊具体、左吊耳和右吊耳;吊环组件包括吊环体和滑动销;吊具体包括座体和前端板;所述吊环组件的吊环体为钢铁一体件;吊环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吊环部、中间板部和连接座部;所述吊具体的座体是一个前部敞开的槽座,槽座的槽底位于座体的后部;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的形状相对称,左右吊耳均为异型钢铁块体;吊环体的中部及下部位于吊具体的座体的上端槽口以及主槽中,且可相对于座体上下运动。
作为优选,吊具还包括压缩弹簧和阻挡螺栓。所述吊环体还包括开设在中间板部上的按照上下方向设置的压簧槽。压簧槽中设置有压缩弹簧。吊具体的座体上还设有阻挡螺栓孔。阻挡螺栓穿过吊具体的座体的阻挡螺栓孔,固定在在座体上,且其前端伸入吊环体的压簧槽中。压缩弹簧的上端与阻挡螺栓相接触,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压簧槽的槽底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吊具体还包括手柄。该手柄焊接固定于吊具体的座体槽座的后部板体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吊具使用时,只需将吊具放入工件的起吊孔内,向上吊起吊环体,吊耳就自动伸出座体,从下至上与工件的起吊孔处的翻边相接触,即可起吊。(2)本吊具利用斜面滑动接触原理,通过吊环体的上下运动而实现吊耳的左右伸缩,结构简单,在滑动接触部位采取润滑措施则可使得吊具各零部件之间的磨损少,吊具的使用寿命长。(3)当本吊具采用弹簧后,可以在吊起工件放下后,使得吊耳可以迅速缩回座体中,从而可以更方便地将吊具从工件中移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吊具在起吊状态中吊耳伸出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去掉前端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去掉前端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吊具,包括吊环组件10、吊具体20、左吊耳31、右吊耳32、压缩弹簧41和阻挡螺栓42。吊环组件10包括吊环体11和滑动销。吊具体20包括座体21、前端板22和手柄23。吊具体20的前端板22为钢板。
吊环组件10的吊环体11为钢铁一体件。吊环体1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吊环部11-1、中间板部11-2和连接座部11-3,还包括开设在中间板部11-2上的按照上下方向设置的压簧槽11-4。连接座部11-3的板体厚度小于中间板部11-2的厚度,且两者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连接座部11-3的左侧面的中部和下部为向左下方倾斜的左斜面11-5,连接座部11-3的右侧面的中部和下部为向右下方倾斜的右斜面11-6,且两者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相等。
滑动销有两根,它们是左滑动销12和右滑动销13。左滑动销12固定在连接座部11-3的左部并伸出连接座部11-3的的前侧面,且销体的轴线按前后方向设置,右滑动销13固定在连接座11-3的右部并伸出连接座部11-3的的前侧面,且销体的轴线也按前后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晓刚,未经顾晓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3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