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槽形圆铣刀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3792.0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陆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亚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12 | 分类号: | B23C5/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槽形圆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铣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三维槽形圆铣刀片。
背景技术:
铣削加工工作过程中,铣刀的切削刃切削待加工工件表面,去除余量时,工件对刀具的反作用力形成切削力。切削过程中切削刃与切削平面的夹角,即主偏角,对径向切削力和切削宽度影响很大。径向切削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切削功率和刀具的抗振性能;铣刀的主偏角越小,其径向切削力越小,抗振性也越好,但切削宽度也随之减小。
不同于直刃形刀片,圆形铣刀片由于其切削刃为圆弧形,意味着主偏角从0度到90度连续变化,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主要取决于切削宽度。现代刀片几何槽形的研制使圆形铣刀片具有平稳的切削效应、对机床功率需求较低、稳定性好等优点。今天,它已不再是一种有效的粗铣刀,在面铣和立铣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圆形铣刀片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参与切削的切削刃各处的主偏角不同,同一进尺中切削刃各处的切削宽度不同,各处的切削力亦不同,然而,现有的圆形铣刀片的槽形大多全周向为相同形状和尺寸,故而切削力分布不均衡,在刀片切削宽度变化时的工作状态不合理,容易发生局部磨损或崩刃,从而影响整个圆形铣刀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转位的、使刀片在切削刃各处不同的切削宽度都保持良好工作状态,且排屑顺畅的三维槽形圆铣刀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三维槽形圆铣刀片,由基本呈圆锥状的本体组成,所述本体的前刀面和侧面之间形成有切削刃,所述前刀面自侧面至中心依次形成有第一正前角面和第二正前角面;所述第一正前角面与垂直于本体几何轴心的平面的夹角为第一正前角,第一正前角为0°;所述第二正前角面与垂直于本体几何轴心的平面所形成的锐角为第二正前角;所述本体以其几何轴心为中心等分为多个单元刃,每个单元刃的第一正前角面自单元刃底部起随切削宽度变大而宽度逐渐增加,每个单元刃的第二正前角自单元刃底部起随切削宽度变大而角度增加。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包括:
每个单元刃依次包括工作区间和过渡区间;所述第一正前角面的宽度在所述工作区间内逐渐增大,并在所述过渡区间结束处过渡至下一单元刃的第一正前角面起点宽度;所述第二正前角在所述工作区间内逐渐增大,并在所述过渡区间结束处过渡至下一单元刃的第二正前角起点角度。
其中,所述过渡区间的中心角为工作区间的中心角的1/5~1/3。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区间包括第一过渡区间和第二过渡区间,所述第一过渡区间靠近工作区间,所述第二过渡区间靠近相邻单元刃的工作区间;所述第一正前角面的宽度在所述第一过渡区间内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正前角所述第一过渡区间内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正前角面的宽度在所述第二过渡区间内逐渐减小至相邻单元刃的第一正前角起点宽度,所述第二正前角在所述第二过渡区域逐渐减小至相邻单元刃的第二正前角起点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过渡区间与第二过渡区间的中心角相等。
较优选地,所述本体等分为6个相同的单元刃,每个单元刃的工作区间的中心角为45°~50°。
根据以上所述的,所述本体在切削刃外侧形成有后角。
其中,所述本体在切削刃与后角之间设置有过渡的强化倒棱。
所述本体的侧面对应每个所述单元刃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单元刃的定位平面,每个单元刃的前刀面靠近中心处凹设有定位凹坑。
所述本体中心处沿其中心轴线的方向开设有夹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亚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亚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3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碳药芯焊丝用盘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高强度钢上超深小孔的钻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