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生物催化生产L-乳酸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4303.3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4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寿海;姜志忠;孔国平;芮忠南;刘善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7/56;C12N11/04;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枯草 芽孢 杆菌 及其 生物 催化 生产 乳酸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领域,涉及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生物催化生产L-乳酸中的 应用。
背景技术
乳酸(Lactic Acid,LA),又名α-羟基丙酸,分子式为:CH3CH(OH)COOH,是一种 天然有机酸,为三大有机酸之一。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故具有旋光异构性, 左旋的称为L-乳酸,右旋的称为D-乳酸,两者混合的则称为D,L-乳酸。其中只有L-乳酸 能被人体所吸收和代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世界对生物可降解 塑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由L-乳酸单体加工生产得到的聚合物(聚乳酸)是当前最具有前途 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它既具有聚苯乙烯相似的光泽度、透明性和加工性能,又具有良好的 生物降解性能,需求量巨大,刺激了L-乳酸的需求增长。我国的L-乳酸只占乳酸产量的 2~5%,且每年需要进口数万吨优质的L-乳酸,可见该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颇具开 发潜力。
目前乳酸的生产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生产乳酸可通过多种途 径进行,其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是乳腈法。该法是乙醛与氢氰酸经碱性催化剂作用生成乳 腈,再经过酯化,蒸馏后用酸水解制得乳酸。该法副产物较多,产品主要是D,L-乳酸, 需要经过昂贵的化学试剂拆分才能制得具有光学活性的L-乳酸,纯度偏低,环境压力大。
生物发酵法是世界上目前生产乳酸的主流工艺,大多采用玉米、大米、薯干等淀粉质 原料,经过液化,糖化后用微生物发酵制得。工业发酵生产乳酸的菌种目前还主要是乳杆 菌、根霉菌和链霉菌等。对于不同的菌株,其代谢途径和酶系组成也有差异,形成的最终 产物也有所不同。在我国,L-乳酸生产菌种的工业化开发和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传 统发酵所得的产品大多还是外消旋体乳酸。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L-乳酸生产工艺是 以玉米等谷类为碳源,采用的是细菌(嗜热乳酸杆菌),采用厌氧高温发酵模式。生物发 酵法生产乳酸较化学合成法而言条件温和,操作安全,但也存在周期长,发酵污水量大, 发酵液中乳酸含量低,杂质多,下游的纯化成本高等问题。
乳酸纯化的方法很多,传统的乳酸分离方法大多采用乳酸钙-酸解工艺。用强酸将乳 酸置换出来,再经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纯化,从而得到产品,但该方法的缺点是乳酸钙 结晶颗粒小,结晶过程不易控制,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液等。直接蒸馏需要较高的真空度, 否则会使乳酸分解,产品收率下降。酯化法需要对高浓度废水进行处理,生产成本较高且 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以上技术的局限,提供一株新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KR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细菌在生物催化生产L-乳酸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KR2(CGMCC No.3242)是本公司 生物化工研究组成员从受腈类化合物污染达15年以上的农药厂土壤中筛选得到。其筛 选方法如下:
从南京第一农药厂污水池不同角度取污泥样100余批,分批富集培养后进行筛选和 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4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豚草卷蛾的人工饲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Tg高导热型铝基覆铜箔层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