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共晶变质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4530.6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区振华熔剂厂 |
主分类号: | B22D1/00 | 分类号: | B22D1/00;B22D2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质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铸造用熔剂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铝硅合金铸造过程对熔体进行变质作用的过共晶变质剂。
背景技术:过共晶铝硅合金具有浇铸流动性好、成品耐磨性高和线膨胀系数小的特点,是制造摩托车、汽车耐磨零件的理想材料;但是没有经过变质处理的过共晶铝硅合金机械强度低,加工性能差,不能直接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初生硅只有经过变质细化后才能显现上述良好性能特点。现有的变质细化方法主要是加入赤磷,赤磷极易自燃,参与变质反应剧烈,极易燃烧而产生烟雾,既存在操作的安全性问题,也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仅仅使用赤磷,对初晶硅的分散效果差,容易产生变质偏析现象,严重影响了变质细化作用。由此可见,研究一种操作安全,不污染环境而又变质细化效果好的过共晶变质剂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一种操作安全,不污染环境而又变质细化效果好的过共晶变质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过共晶变质剂,其特征是其组分配方重量百分比为:
赤磷粉P 25-35%;硫磺粉S 10-20%;氯化钾粉KCl 10-20%;氟化钙粉CaF2 5-15%;硫酸钠(元明粉)Na2SO4 5-15%;其余加入氯化钠粉NaCl至100%。
所述组分配方优选组成为:
赤磷粉P 28-34%;硫磺粉S 10-15%;氯化钾粉KCl 12-18%;氟化钙粉CaF2 8-13%;硫酸钠(元明粉)Na2SO4 7-12%;其余加入氯化钠粉NaCl至100%。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取如下进-步措施实现:
所述变质剂的各组分均为粒径小于0.5毫米的粉状颗粒。
所述变质剂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压制成块状。
使用时,铝硅合金熔体温度达800℃以上时,加入熔体重量1%的块状过共晶变质剂,用钟罩压入熔体中,搅拌均匀,待反应完毕后,静置10分钟后进行浇铸。
试用中显示了如下有益效果:
1、操作安全,不污染环境。使用本发明的过共晶变质剂时,由于组分中赤磷并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组分共同参与反应,因此反应平稳,不发生燃烧而产生烟雾。
2、变质细化效果好。使用本发明的过共晶变质剂变质细化后的铝硅合金中,由于对初晶硅的分散效果好,初晶硅细化达到30微米以下。变质细化后的铝硅合金浇铸件切削加工性能好,特别是表面光洁度明显提高;铝硅合金成品的耐高温、耐磨性高,线膨胀系数小,因而尺寸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将本发明的实施细节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其特征是变质剂的组分配方重量百分比为:
赤磷粉P 28%;硫磺粉S 15%;氯化钾粉KCl 12%;氟化钙粉CaF2 13%;硫酸钠(元明粉)Na2SO4 7%;氯化钠粉NaCl 25%。
制备方法是各组分经加工达粒径小于0.5毫米的粉状颗粒后混合均匀后压制成块状。
实施例2 其特征是变质剂的组分配方重量百分比为:
赤磷粉P 34%;硫磺粉S 10%;氯化钾粉KCl 18%;氟化钙粉CaF2 8%;硫酸钠(元明粉)Na2SO4 12%;氯化钠粉NaCl 18%。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3 其特征是变质剂的组分配方重量百分比为:
赤磷粉P 30%;硫磺粉S 13%;氯化钾粉KCl 17%;氟化钙粉CaF2 12%;硫酸钠(元明粉)Na2SO4 10%;氯化钠粉NaCl 18%。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4 其特征是变质剂的组分配方重量百分比为:
赤磷粉P 35%;硫磺粉S 10%;氯化钾粉KCl 20%;氟化钙粉CaF2 5%;硫酸钠(元明粉)Na2SO4 15%;氯化钠粉NaCl 15%。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5 其特征是变质剂的组分配方重量百分比为:
赤磷粉P 25%;硫磺粉S 20%;氯化钾粉KCl 10%;氟化钙粉CaF2 15%;硫酸钠(元明粉)Na2SO4 5%;氯化钠粉NaCl 25%。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区振华熔剂厂,未经镇江市丹徒区振华熔剂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4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和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存储器接口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