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分禾机构的条耕条播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4767.4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宏;张洪程;李国生;孔佑兵;袁鹤来;王明友;沈辉;刘国宪;薛学彪;袁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D82/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机构 条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条耕条播机的工作原理是:在压草刀压草时,以切草动力切断长形秸杆,再以条耕开沟器开沟,其后依次施肥、播种。如秸秆过多过密,甚至成堆,压草刀的前方将有大量秸秆被带向前方,形成拖拉秸秆的现象,这种由于对过量秸秆的地块不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其原因在是大量秸秆进入条耕区域,致使条耕区域的秸秆与土壤的比例偏高,故,秸杆不易被切断,直接影响下熟作物的根系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条耕区域内的秸秆切断率的与秸秆还田条耕条播机配套的具有分禾机构的条耕条播机。
本发明在机架上由前至后分别设置压草刀、切草动刀和开沟器,所述切草动刀连接在动刀轴上,所述动刀轴通过传递齿轮箱支撑在机架上,在压草刀上固定连接分禾铲,所述分禾铲的两侧分别设置切草动刀。
工作时分禾铲将秸秆分到两边,此时在分禾铲两侧的两把切草动刀同时切下,将秸秆切断,从而使秸秆不形成拥塞。紧随其后的条耕开沟器就在很少秸秆,甚至无秸秆的区域耕作,从而保证条耕后的秸秆与土壤的比例甚少,利于施肥、播种。通过这种耕作方法,秸秆被分配在非耕地面上,经下熟作物的一个生长期后自然风化,达到秸秆还田的目的。
本发明能有效将条耕区域的秸秆分散到条耕区域的两侧,使条耕区域的秸秆很少,甚至没有,确保条耕区域内秸秆与土壤的比例很小甚至为零。这样可使基本全量秸秆淤积于非耕作地露地越冬。
为了使被压草刀压下的秸杆能全数切断,设置在分禾铲两侧的切草动刀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刀轴的同一母线上,可使分禾铲两侧的切草动刀同时切下。
为了使分禾铲不铲土,节约整机的前行动力损耗,所述分禾铲的底部高于压草刀的最低点1~3cm。
为了加强各部件之间的有效配合,达到更佳的切草效果,本发明切草动刀的刀尖在径向超出分禾铲最前端,切草动刀的刀尖垂直方向上比压草刀最低点低。
另,本发明压草刀为滑撬式,下边缘为刃口,刃口曲线从上到下渐往后伸展。压草刀设计成滑撬形,分禾铲下方漏过去的秸秆由压草刀压向地面,再由分禾铲两侧的两把切草动刀同时切下与压草刀形成有支撑切割而将秸秆切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主要由开沟器1、施肥播种装置2、压草刀3、分禾铲4、切草动刀5、动刀轴6、定刀安装梁7、动力传递齿轮箱8、机架9组成。
压草刀3、切草动刀5和开沟器1由前至后分别设置在机架9上,切草动刀5连接在动刀轴6上,动刀轴6通过动力传递齿轮箱8支撑在机架9上。压草刀3的上端连接在定刀安装梁7上。
压草刀3为滑撬式,下边缘为刃口,刃口曲线从上到下渐往后伸展。
在各压草刀3上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分禾铲4,分禾铲4的底部高于压草刀3的最低点1~3cm。各分禾铲4的两侧分别设置切草动刀5,并使两切草动刀5分别设置在动刀轴6的同一母线上。
切草动刀5的刀尖在径向超出分禾铲4最前端,切草动刀5的刀尖垂直方向上比压草刀3最低点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47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剪刀机改进结构
- 下一篇:含有冰片、麝香的药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