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纳米材料的针、炙金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4781.4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勋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A61L31/08;A61N1/44;A61N5/06;A61N1/3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纳米 材料 金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具,具体地说就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不锈钢针,经 纳米电气石和纳米碳纤维共析镀金后制成纳米多功能针、炙合一的金针。
背景技术:
中医针具的演变史,经历着石器时代的石针,发展到金属时代的金属针, 一直到不锈钢时代的不锈钢针。但无论是哪一种针,其针刺的功能都是单一的 机械剌激。纵使在电磁时代,在金属针外添加了许多电、磁场的输入,但是, 这些人为的电磁场都不如针具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的托玛琳(ToarmaLine)、碧玺 宝石即矿物学中所称的电气石来得天然、绿色、护身好。
目前社会已进入纳米时代。纳米碳纤维、纳米电气石粉对人体具有良好的 保健作用,这已经是公知的事实。如何将这种纳米碳纤维、纳米电气石粉用于 针灸的针具,使其造福人类,已成为本行业研究、攻关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有纳米材料的针、灸金针,同时要 提供这种金针的制备方法。就是利用纳米电气石的各种保健特性,尤其是其中 的电离两极性,将纳米电气石与纳米碳纤维共析镀金结合起来,应用在不锈钢 针的表面层,使不锈钢针具有针、灸等多种功能。这种针具吸收太阳能后,可 增强电离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有纳米材料的针、灸金针,特点是在金属针的表面设置有纳米材料 层。
所述纳米材料层为混合有纳米电气石、纳米碳纤维的镀金层。
所述镀金层的镀液由下列体积重量浓度的原料构成,氯金酸钠15-21g/L、 亚硫酸钠4-8g/L、纳米碳纤维0.02-5g/L、纳米电气石0.04-10g/L、表面活 性剂0.1-10g/L,还可在上述镀液中加入稳定剂100×10-6(占总重量)。
一种含有纳米材料的针、灸金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上述的镀液原料的体积重量浓度配比,配置出镀液,调整镀液的 PH值为7-8.5,温度为25-90℃;
(2)对金属针表面进行处理,去除油脂、杂质,用蒸馏水作最终清洗,电 镀应在最终清洗后,金属针表面仍然保持湿润状态时,将其放入步骤(1)的镀 液中进行电镀;
(3)在金属针放入镀液后,通电流,电流密度为0.1-50MA/CM2,进行电 镀;或通过逆电流法进行镀金,电流密度为0.1-50MA/CM2;
(4)将步骤(3)电镀后的金属针取出,冲洗干净后,得到成品。
步骤(2)的表面处理,可根据针的材质选用合适的溶剂、以及清洗液。步 骤(4)的两种电镀方法,均为现有技术。
由于多数镀金粒子结集成的较大颗粒将纳米碳纤维的部分端部掩埋共析 入,其它端侧部突出。纳米碳纤维的共析入镀金层表面较粗糙,略带黑色,相 对镀金的量,纳米碳纤维的共析入量大约为10%以上(体积百分数);纳米电气 石的共析入量大约为20%以上(体积百分数)。通过电镀后,电气石的同极性获 得有序化,品质大大提高,生物电效应大大增强。
电流反相时间不受上述限制,也可进行数秒或数微秒周期的脉冲电镀。
本发明中的纳米材料用纳米碳纤维、纳米电气石的依据:
纳米碳纤维(Carbon nanofibers,CNFs)是直径为50~200nm,长径比为100 ~500的新型碳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模量、长径比、热稳定性、化学活性、 导电性等特点。在氯金酸钠无氰镀液中加入纳米碳纤维进行共析镀金这是成熟 的现有技术,在这种镀液中再加入纳米电气石、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等,可使 其中的纳米碳纤维和纳米电气石与金发生较好的共析镀金。
在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使纳米碳纤维以及纳米电气石粉均匀地分散 在镀液中,大量共析进入镀金层。
本发明选择纳米碳纤维加入氯金酸钠无氰镀液中,还基于以下考虑。早在 我国古代针灸早期,针与炙相随,针前必需用艾草点燃对针进行消毒,以及采 用火针、温针疗法等等,久而久之,针的表面产生碳化,纳米碳粒自组织成纤 维附着在针具表面,在针疗的同时,对人体有灸的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因 此,用纳米碳纤维作为共析镀金的材料,既是一种成熟的共析镀金技术的应用, 更是获得针、灸疗效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勋,未经林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4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