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5290.1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0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金瓘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00 | 分类号: | H01L2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陈昌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从晶片的表面去除氢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信息和通信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于信息和通信的功率(power)半导体器件技术已经被公认为是各种系统(包括信息和通信系统)的自动控制、缩小化/轻盈化、低噪声、高可靠性和高能效的关键因素。此外,这些功率技术(power technologies)已经成为创造各种高增值高科技的电子设备和设施(诸如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工业设施以及SOC(社会间接资本)基础设施(电气铁路等等))的关键。
在利用半导体晶片制造功率器件的过程中,金属被沉积于晶片的背面上,并且一体使用。特别地,使用抛光和薄化晶片的工艺,以克服生热问题,改善功率器件的特性。然后,可以在晶片的背面上形成金属。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金属的粘附力可能会变弱,而且金属膜可能还会有剥离(peeling)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能需要诸如离子束辐射、湿工艺、等离子体表面处理、UV受激准分子辐射、脉冲离子辐射等表面处理技术。在这些表面处理技术中,特别地,通过对晶片的表面撞击(striking)各种类型的能量和粒子(例如电子、原子、活性种(activated species)、离子、受激分子、受激原子等),可以执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由于这种物理碰撞(physical impact),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并且因此增加了粘附力。另外,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各种类型的气体,从而达到通过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各种表面特性。而且,因为这种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是不使用水的干工艺,所以和其它现有的表面处理技术不同,它几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能够不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质(诸如强度、弹性模量等)而仅仅改变表面特性。
硅和金属之间的粘附力受表面粘附力特性的影响。表面粘附力特性依次受诸如薄膜和衬底的成分、薄膜的类型、薄膜的结构、衬底的类型、衬底的形状、发生在界面处的接合种类、发生在界面处的其它现象(例如天然氧化物膜、反应物等等)、衬底的表面状态(例如表面粗糙度、有效面积等等)、存在于表面上的污染物(例如化学被吸收物(absorbate)、物理被吸收物、有机污染物等等)等变量的影响。
在这些变量中,薄膜和衬底的成分(材料)、薄膜的类型和结构、衬底的类型和形状是始终影响器件特性的重要因素,并且不是用于控制表面粘附力的可变选择。因此,应当通过开发控制衬底上的污染物、表面粗糙度、有效面积等的工艺来提高硅和金属之间的粘附力。
然而,作为上述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一个实例,如图1A至图1D所示,当将要利用氩(Ar)等离子体等进行表面处理时,如图1A所示的通过氩溅射保留在表面上的氩不会与诸如图1B所示的钛(Ti)和诸如图1C所示的铝(Al)等不同的金属起反应。这可能会导致如图1D所示的剥离效应(peeling effect)。
利用诸如炉内的热处理,通过氧化和去除表面的工艺,能够稍微地控制表面粗糙度。然而,如显示金属薄膜工艺中温度变化的图2中的曲线所示,形成背面金属的BEOL(Back-End-Of-Line,后段)工艺不能使用预高温工艺(pre-high temperature process),其可能导致保留在表面上的氩等的不完全去除。
发明内容
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这样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在使晶片的背面经历研磨工艺之后,通过利用氢远程等离子体(HRP)和快速热工艺(RTP)来处理表面,将表面粗糙度控制到期望的程度,从而能够从晶片的表面去除氢。
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在使晶片的背面经历研磨工艺之后,通过利用氢等离子体和快速热工艺(RTP)来处理该晶片表面,将表面粗糙度控制到期望的程度,从该晶片表面去除氢,从而能够防止在晶片表面上发生剥离效应。
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晶片的背面执行研磨工艺;在执行研磨工艺之后,顺序地执行第一等离子体工艺和快速热工艺(rapid thermal process);在执行快速热工艺之后,执行第二等离子体工艺;在执行第二等离子体工艺之后,执行金属薄膜工艺。
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装置,所述装置被配置为:在晶片的背面执行研磨工艺;在研磨工艺之后,顺序地执行第一等离子体工艺和快速热工艺;在快速热工艺之后,执行第二等离子体工艺;在第二等离子体工艺之后,执行金属薄膜工艺。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是显示通过氩(Ar)等离子体和金属薄膜工艺的剥离机制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5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刚柔结合的组件和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凸轮旋转延迟功能的断路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