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5384.9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5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萍;马继敏;赵红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8 | 代理人: | 庄一方;倪振华 |
地址: | 011517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体重 低糖 酸牛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城市中成人超重比例达到40%至50%,其中超重者和肥胖者之比是8∶1,肥胖儿童(“小胖墩”)与成人肥胖者人数比例则接近为1∶1,由此可见,中国的肥胖“后备军”非常强大。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与6年前相比,北京市超重的人数比例已从过去的58%上升到现在的66.8%;男女肥胖人数比例分别从过去的36.1%和41.5%上升到了现在的51.6%和42.3%;男女严重肥胖者的比例分别由过去的3.8%和6%,上升到了现在的7.4%和9.8%。
造成国人体重超标的因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缺乏运动锻炼等,而目前市面上含有比较高比例的脂肪和糖份的牛奶也是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作用来控制食用者体重的低糖低脂的牛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这种酸牛奶含有较低的糖份和脂肪,并且还含有能够较易产生饱腹感的成份,如水包油乳液,因此有助于食用者减少食物摄取量,进而减轻其体重。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酸牛奶的每1000重量份原料包括木糖醇10-50份、增稠剂3-8份、分馏植物油10-50份和乳酸菌0.02-0.08活力单位/千克,其它原料则为低脂鲜牛奶。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分馏植物油是一种包括棕榈油和分馏燕麦油的水包油乳液。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分馏燕麦油包被在所述棕榈油上。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增稠剂选自变性淀粉、果胶、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再一个实施方式,基于所述低脂鲜牛奶的总重量,所述低脂鲜牛奶的脂肪含量为0.8-1.5wt%。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备上述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鲜牛奶,脱脂,净乳;(2)按比例配料混合;(3)定容;(4)预热;(5)均质;(6)杀菌;(7)冷却;(8)接种,发酵;(9)冷却,灌装,包装。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备上述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方法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的按比例配料混合的步骤中,所述配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先前调入的牛奶中,配料时开启搅拌,配料完成后,停止循环,直接进行时采用顶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备上述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方法的还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热温度为60~65℃;所述均质压力为150-170bar;所述杀菌温度为95±3℃,杀菌时间为300秒;所述冷却步骤中冷却至42±1℃。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备上述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接种、发酵步骤中,当料液进入发酵罐1/3时,启动搅拌并加入,按比例加入菌种,待进料结束后继续搅拌10~15分钟;停止搅拌,开始发酵,发酵温度为42±1℃,通过测酸控制发酵终点。
本发明的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中采用的木糖醇不会提升血糖,也不会产生热量,添加到产品中可以保持产品低糖的特性,可以使食用者在获得酸奶良好口感的同时,摄入非常低含量的糖份,从而抑制体重增加。另外,本发明使用了脂肪含量较低的低脂鲜牛奶作为生产该酸牛奶的原料,原料的低脂肪含量可以降低最终产品的脂肪含量,进一步保证了本发明的用于控制体重的低糖低脂酸牛奶的控制体重的功能,也满足了爱美人士对脂肪摄入量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5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