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5660.1 | 申请日: | 199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贵启;武田有广;大室克文;千田秀雄;小池善郎;中村公昭;田代国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G02F1/139;G02F1/1343;G02F1/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包含有多个像素部分的显示部分,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对基板;插入到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具有负型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以及为了控制液晶的分子取向而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线状形成的第1取向控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取向控制构造体包括具有第1高度的第1部分和具有小于上述第1高度的第2高度的第2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了控制上述液晶的分子取向而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线状形成的、在与上述第1取向控制构造体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2取向控制构造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取向控制构造体包括具有第3高度的第3部分和具有小于上述第3高度的第4高度的第4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了控制液晶的分子取向而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线状形成的、在与上述第1取向控制构造体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3取向控制构造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取向控制构造体包括具有第5高度的第5部分和具有小于上述第5高度的第6高度的第6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取向控制构造体与上述第1取向控制构造体连续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取向控制构造体包括具有高于上述第1高度的第7高度的第7部分。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包含有多个大体为矩形的像素部分的显示部分,每个像素部分具有像素部分长度和大体垂直于像素部分长度的方向的像素部分宽度,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具有大致为平的表面的一对基板,上述基板中的一个基板具有公用电极,上述基板中的另一个基板在像素部分中具有多个像素电极;
插入到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具有负型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以及
以与多个像素部分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所呈的倾斜角,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一个或两个上线状形成的多个取向控制构造体,上述取向控制构造体的形状通过在像素部分中截断上述基板的平表面来控制基板的平面上的液晶的分子取向,至少一些构造体具有纵向边缘和至少部分横向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进一步包括为了控制液晶的分子取向而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上述一个基板上线状形成的另一个取向控制构造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取向控制构造体和上述另一个取向控制构造体相互平行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进一步包括为了控制基板的上述平面上的液晶的分子取向而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基板上线状形成的另一个取向控制构造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当垂直于上述一对基板的表面看时,上述取向控制构造体和上述另一个取向控制构造体是相互平行地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当电压未施加于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沿垂直于上述一对基板的方向取向,并且当电压施加于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沿4个不同方向取向的4个区域由上述取向控制构造体形成。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形成在上述基板上的电极;以及
以与上述电极的边缘所呈的倾斜角形成在上述电极上的至少一个线状孔,上述至少一个线状孔由多个线状配置的离散段组成。
1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和滤色片(CF)基板;
以与电极的边缘所呈的倾斜角形成在上述TFT基板上的线状孔,上述线状孔由多个线状配置的离散段组成;
以与上述线状孔大致平行的角度形成在上述CF基板上的第1线状突起;以及
以与上述电极的边缘大致平行的角度,从上述CF基板上的上述第1线状突起处延伸的副构造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56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鞍型鳍片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铅笔转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