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5794.3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虹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污染物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环境危害能力超过城市污水100-200倍,被喻为环境第一杀手。如果渗滤液不能有效处理,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在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一直延续着采用“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反渗透膜”等各种污水处理手段来处理垃圾渗滤液,这会产生大量无法处置的高浓度浓缩液,其结果只是造成污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转移。
也有对垃圾渗滤液采用有机固化剂固化的方法,这种方法产生的固化物会生物降解再次液化而污染环境
现有采用蒸发方法得到的垃圾渗透滤液浓缩液,或者是工艺成本较高,或者因达不到一定的浓度而加大了后续存封固化或焚烧的成本,如果对浓缩液进行垃圾填埋场回灌,会造成无机盐浓度的循环积累,造成蒸发的沸点上升,单位能耗不断增加,处理能力不断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运营成本低、分离出的污染物易于封存、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的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分离方法。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方法包含下述内容:
1-1、预热:首先对垃圾渗滤液原液进行预热,然后进行相变分离;
1-2、相变分离:对循环的垃圾渗滤液加热,使其中的液态水不断转化为气态,从而将垃圾渗滤液分离成水蒸气和污染物浓度增高的残留液;
1-3、潜热回收:收集已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通过加压提高其冷凝温度,使其在较高温度下冷凝,释放出汽化潜热,利用该潜热对1-2部分所述进行相变分离的垃圾渗滤液加热;
1-4、显热回收:将释放出气化潜热后的凝结水对1-1部分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原液进行预热,再将释放了显热的凝结水排出;
1-5、循环:通过动力循环装置使垃圾渗滤液反复循环地进行第1-2部分所述的相变分离:不断使相变分离出的液体返回进行再次进行相变分离,同时不断对相变分离出的蒸汽进行1-3部分所述的潜热回收和1-4部分所述的显热回收,从而使垃圾渗滤液残留液中的水份越来越少,直至残留液中污染物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
1-6、将第1-5部分所述的达到一定浓度的垃圾渗滤液残留液导出,并进行封存处理。
所述对达到一定浓度的垃圾渗滤液残留液的封存方法是用固化剂对残留液实行固化;
所述的固化剂是含有生石灰和/或水泥的无机固化剂;
所述的封存方法还可以是将残留液保存入密封的池或桶内;
所述的封存方法还可以是将残留液与空气接触,使渗沥液中的水份进一步挥发汽化出去,直至产生出固态析出物和沉淀物,再将其保存入密封的池或桶内,或用无机固化剂进行固化。
本发明使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出来的污染物浓度更高,体积更小,从而能够对其实现经济地全部封存处置,不会再次进入渗滤液循环中,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同时本发明方法实现了潜热和显热的全部回收和循环利用,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高效节能降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工艺过程流程图
图2、实施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本发明方法实施例2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例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分离方法所述用的系统装置是:
设有带流量定量和调节控制装置的输入液泵2,其输入通道接有流量计量显示装置1,其输出端与预热热交换装置3的吸热通道输入端连接,该吸热通道输出端与相变热交换装置4吸热通道输入端连接,相变热交换装置吸热通道输出端与气液分离装置5连接,气液分离装置5的气体输出端通过水蒸汽压缩机6与相变热交换装置4的加热通道输入端连接,相变热交换装置4的加热通道输出端与预热热交换装置3的加热侧通道输入端连接,预热热交换装置3加热通道输出端为凝结水输出端;气液分离装置5的液体输出端与循环液泵7连接,循环液泵7输出端与相变热交换装置4的吸热通道输入端连接,同时通过导出液泵8与固化装置10连接,导出液泵8输出通道上设有流量计量显示装置9。
本例的相变热交换器和预热热交换器是板式蒸发器,通过热量传递壁将吸热通道与加热通道隔开。
所述的固化装置是具有搅拌混合功能的设备。
用上述系统装置实施本发明方法的过程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虹,未经李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5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检测LED箱体的智能安装连接装置
- 下一篇:DMF废水净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