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系统母线差动保护CT回路接线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6605.4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穆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爱邦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系统 母线 差动 保护 ct 回路 接线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CT回路接线正确性分析方法,尤其涉 及一种对电力系统中母线差动保护CT回路的接线是否正确、合相是否正确进行 分析、判断并给出错误接线类型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单个CT回路接线的正确性要满足相与相之间相差120°,并且相序相 同,均为正序或者负序,各相电流二次值相同。根据二次测量的电流有效值乘 以CT变比计算出的一次电流值与测量回路的一次电流值相同。
对于母线差动保护,要计算输入、输出单元的合成矢量。当所有单元都满 足相角平衡,即相与相之间相差120°,并且相序相同。同时输入、输出单元合 成矢量每相的矢量和为零时,即幅值相等、角度相差180°即可判定接线是正确 的。
综合上述条件归纳出母线差动CT回路接线正确的条件是:
1)所有连接单元满足相角平衡,即相与相之间相差120°;
2)所有连接单元相序相同且都是正序,即在向量图中顺时针依次显示为A、 B、C;
3)各连接单元CT的极性引出方式相同;
4)各相二次电流的幅值相等;
5)母线各连接单元的矢量和为零(即幅值相等、相角相差180°)。
当接线错误时,正确的向量与实测的向量不相同,根据实测的相量图与计 量回路分析得出的正确向量图相比较可以判断出接线错误的地方。
接线错误的情况下一般有三种基本情况,一为某相的极性接反,如正引出 接成负引出,这样就会导致电流的相位相差180°;二为某两相之间接错,如A 相误接到B相,B相误接到A相,这样就会导致电流的相序错误;三为某相、某两 相或者三相的CT变比用错,从而导致电源侧与负荷侧的矢量和不为零,差电流 增大,会引起差动保护误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CT回路接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继电保护CT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及时作出分析、判断,是变电站新建投运、检 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CT回路接线正确性分析,主 要靠人工进行——尤其是主变、母线差动保护CT回路,工作人员要经过大量的 计算,手工绘制电流向量图,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和向量图得出继电保护CT回 路接线正确性的分析结果。整个分析过程计算量大,且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经验 进行判断,故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的缺点。传统人工方法分析继电保护CT回路 接线正确性的流程如下:
1)获取数据:获取母线差动保护CT回路各绕组各相的电流幅值、相位数据 及相关参数。一般通过电力测量仪器获得(如使用双钳伏安相位表),将测量的 电流幅值、相位数据与计量回路的测量值做比较,判断单个CT回路接线的正确 性。对于双圈主变,使用双钳伏安相位表依次测量高压侧CT及低压侧CT的各相 (A、B、C、N)电流幅值及相位并与根据测量回路的有功、无功送受情况相比 较确定各侧CT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2)计算电流:先根据额定电压及CT变比计算各侧的平衡系数,然后再根据 平衡系数对电流幅值进行换算。
3)绘制向量图:根据基准电压、电流幅值、相角等参数手工绘制向量图。
4)分析判断:根据各个接线单元经过平衡计算后的电流值以及向量图判断 CT回路接线正确性,如果接线错误需分析错误原因及纠正方法。根据母线各连 接单元合成矢量应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基本条件判断整个差动回路接线是 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由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给出纠正方案,此步 没有标准的流程,完全由工作人员素质决定,如果没有经验,那么判断费时费 力,且对于较复杂的错误情况很难判断出来。
传统的继电保护线路接线分析的人工方法,存在下述缺点或不足:
1、分析结果可靠性及准确性差。由于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所以操作存在 一定的随意性;另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客观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 分析、判断的准确性。
2、对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高。操作人员既要熟悉电力系统理论知识, 并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方能判断出继电保护CT回路接线是否正确,继而分 析出错在哪里、如何修正。
3、工作复杂程度高,工作效率低。尤其是母线连接单元数量较多时,差动 CT回路分析判断过程中数据计算量大,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且在 复杂的操作流程和大量的数据计算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爱邦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爱邦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66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电缆加工制作的专用模具
- 下一篇:一种玉米花丝多糖分离与脱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