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构造体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6738.1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小田岛贞雄;田岛宏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限会社科技新领域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楷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热交换元件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构造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冷暖气效果,随着居住空间朝高绝热化和高气密化发展,室内空气的污染成为问题,人们重新认识到换气的重要性。作为不损害冷暖气效果而进行换气的方法,众所周知使用热交换元件在供气侧空气和排气侧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方法。
以前使用一种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在对住宅等建筑物的室内进行换气时,将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管道和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供气管道连接到在内部设有热交换元件的箱型外罩(casing),通过在外罩内部具有的送风机使供气侧空气和排气侧空气流动至热交换元件并进行热交换(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17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种换气装置一般埋入式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后和壁内等。
然而,与一般使用的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相比,现有的换气装置有必要用大型的外罩进行外装,而在天花板后等狭小空间内进行施工是极其困难的。
另外,以前使用的标准的热交换元件的用于进行供气侧空气和排气侧空气的热交换的接触时间短,热交换效率的极限是60~80%左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的热交换元件且紧凑的热交换构造体。
本发明的热交换构造体,通过共用空气管道而使来自屋外的供气侧空气流动的供气管道和来自室内的排气侧空气流动的排气管道在规定长度范围成为一体构造,并且,在该共用空气管道内,内装有进行热交换的细长状逆流型热交换元件。
另外,上述供气管道、上述排气管道以及上述共用空气管道是将覆盖有金属薄膜的瓦楞平板材弯折形成乃至弯曲形成为筒型而形成的。
另外,在上述供气管道中内装有吸入送风机,而且在上述排气管道中内装有排出送风机。
另外,上述热交换元件相对于上述共用空气管道的截面的纵尺寸和横尺寸的相加平均值而设定成3倍以上且25倍以下的长尺寸。
依照本发明的热交换构造体,即使在天花板后等狭小的空间也能够容易地设置和施工。而且,供气侧空气和排气侧空气的接触时间长,热交换效率几乎能够达到90%~100%。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截面平面图。
图2是显示热交换元件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热交换构造体的说明用立体图。
图4是图3的Y-Y放大截面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说明用截面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图6的说明用截面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0是显示瓦楞平板材的放大截面图。
符号说明
1:供气侧空气
2:排气侧空气
3:热交换元件
4:瓦楞平板材
5:金属薄膜
6:吸入送风机
7:排出送风机
10:共用空气管道
11:供气管道
12:排气管道
L0:长度范围
L1:长尺寸
A0:纵尺寸
B0:横尺寸
M:相加平均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显示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热交换构造体D通过共用空气管道10而将来自屋外的新鲜的供气侧空气1流动的供气管道11和从室内排出的被污染的排气侧空气2流动的排气管道12在规定长度范围L0上一体状地连接设置。在共用空气管道10内,内装有进行供气侧空气1和排气侧空气2的热交换的细长状的逆流型热交换元件3。
供气管道11、排气管道12以及共用空气管道10,由粘贴覆盖有铝箔等金属薄膜5的纸或树脂制的瓦楞平板材4(参照图10)形成,将瓦楞平板材4弯折乃至弯曲形成筒型而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限会社科技新领域,未经有限会社科技新领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6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检修作业防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节显示器可视范围的方法及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