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分子标记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72868.6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明;杨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C12P19/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蓝 油菜 显性 不育 恢复 分子 标记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菜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分子标记,其制备 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是一类由核基因突变而形成的雄性不育类型,具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其 育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且不存在细胞质效应等特点(周永明,甘蓝型油菜轮回选择研究.作物学报, 1993,1(19):70-75)。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的遗传基础存在差异。Mathias(Mathias R.A new dominant gene for male sterility in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Z Pflanzenzüchtg,1985,94:170-173)曾报 道过一种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的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李树林等通过对宜3A及其衍生系(23A、204A、 6A、9A)、川七A和05A等材料的遗传分析,提出这类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受一对显性基因Ms控制, 但同时存在一对显性抑制基因Rf能恢复显性核不育的育性,首次提出了油菜显性核不育性受两对互作基 因控制的遗传模式(李树林等,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探讨及其应用,上海农业学报,1985, 1(2):1-12;李树林等.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验证.上海农业学报,1986,2:1-8;李树林等, 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上海农业学报,1987,3:1-8)。之后,其他研究者以不同的材料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王通强等,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核显性核不育系黔油2AB的选育,贵州农业科学,1999,27:14-18;胡 胜武等,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haan-GMS恢复基因的筛选及其遗传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 32:9-12.)。显性核不育基因抑制基因(恢复基因)的发现,使得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用于杂交种 生产成为可能。
宋来强等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测交后代可育株自交与回交等方法发现甘蓝型油菜不育系609AB可育 株的抑制基因(Mf)与不育基因(Ms)等位,即Ms为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f为Ms的等位显性抑制位 点,ms为正常可育位点,并且具有Mf>Ms>ms的显性遗传效应,从而提出不育系609AB育性符合1对复 等位基因遗传模式(宋来强等,1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系609AB的遗传 验证.作物学报,2005,7(31):869-875)。洪登峰等的试验表明甘蓝型油菜不育系RS1046AB的遗传也符合上 述一对复等位基因遗传的模式(Hong Dengfeng等,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CAR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a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apeseed,Plant Breeding(2008)127:69-73)。上述两种遗传 模式控制的显性核不育材料的等位性尚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
李树林等首先提出了利用两对基因互作控制的显性核不育进行“三系”法生产杂交种的步骤。即将纯 合不育(MsMsrfrf)与双隐性可育株(msmsrfrf,临保系)杂交得到的100%不育株(Msmsrfrf)群体,再 与带有RfRf位点的可育株(恢复系)杂交得到群体育性完全恢复的F1种子(李树林等,甘蓝型油菜细胞 核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探讨及其应用,上海农业学报,1985,1(2):1-12)。按照类似的思路,受一对复等位 基因模式控制的显性核不育材料也可以实现“三系”法生产杂交种(宋来强等,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油 菜(Brassicanapus L.)显性核不育系609AB的遗传验证,作物学报,2005,7(31):869-875)。目前,已利用显 性核不育材料育成了一批油菜杂交种。如周熙荣等选育的核杂3号和核杂7号等(周熙荣等,甘蓝型(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核杂3号的选育,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 21:304-308;周熙荣,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核杂7号”,农业科技通讯,2005,33:62.);石 华娟等育成的川油15号等杂交种(石华娟等,川油15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的应用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4, 17:1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2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