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莫来石质辊棒废料为原料的轻质砖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72910.4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赵雷;瞿为民;李远兵;李亚伟;吴清顺;黄凯;李绍康;冯斌;李淑静;金胜利;桑绍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18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莫来石质辊棒 废料 原料 轻质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轻质砖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莫来石质辊棒废料为原料的轻质 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莫来石质辊棒的大量使用,其经加工切割之后的边角余料以及断裂损耗量也急剧增 多。大量的莫来石质辊棒废料已经不是简单填埋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莫来石质辊棒废料的堆积挤占土地,影响当 地空气的粉尘含量,而莫来石质辊棒废料的填埋耗费人力物力,还污染地下水质,如何变废 为宝,化废料为资源,已经成为科技和环保部门的当务之急。目前,科技人员对此进行了研 究,如“一种陶瓷辊棒及其制备方法”(CN101423375A)的专利技术,以陶瓷辊棒废料加以 处理来制备辊棒,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回收利用,但用量约为50~60wt%,比较少。
莫来石质轻质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燃尽加入物法、气体发生法、多孔材 料法、泡沫法等。其中燃尽加入物法污染环境,对超低容重的轻质砖生产难以控制;气体发 生法无法保证气孔的均匀性,且不稳定,导致制品抗渣性差;多孔材料法适用范围有限,能 耗高;如“轻质莫来石隔热砖”(CN101172840)的专利技术,以苏州土、庐山土、焦作灰 泥制备莫来石隔热砖,制品强度过低,不利于生产实用。“刚玉-莫来石绝热转” (CN1762906A)的专利技术,以聚苯乙烯发泡球和锯木屑制备刚玉莫来石轻质砖,生产工艺 复杂,发泡球产生的气孔不稳定,木屑产生的气孔较大而且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已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性能优良的 以莫来石质辊棒废料为原料的莫来石质轻质砖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莫来石质轻质砖 具有较高的强度、较低的体积密度和导热系数。
为实现上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先将50~74wt%的莫来石质辊棒废料、 15~40wt%的粘土熟料、0.1~8wt%的α-Al2O3微粉、0.1~5wt%的SiO2微粉、0.1~9wt%的蓝晶 石微粉和0~6wt%的ρ-Al2O3微粉混合,或先将50~74wt%的莫来石质辊棒废料、15~40wt%的 粘土熟料、0.1~8wt%的α-Al2O3微粉、0.1~5wt%的SiO2微粉、0.1~9wt%的蓝晶石微粉和0~5wt% 的水泥微粉混合。
再外加10~40wt%的水和0.1~0.3wt%的减水剂,混合3~15分钟,调制成料浆,又外加 0.1~0.3wt%的发泡剂所制成的泡沫,混合均匀,浇注成型,在室温条件下干燥4~20小时, 然后在100~120℃条件下干燥3~10小时脱模,最后在1350~1500℃的条件下烧制,保温3~12 小时。
所述的莫来石质辊棒废料的主要成分为:SiO2为20~30wt%、Al2O3为65~75wt%、MgO 为0.1~1wt%、K2O为0.1~0.5wt%、Na2O为0.1~1wt%、ZrO2为3~9wt%,粒度不大于200目。
在本技术方案中:粘土熟料的粒度小于200目;减水剂为三聚磷酸钠、木质素磺酸钠、 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SiO2微粉或为纳米二氧化硅或为硅微粉。
本发明利用莫来石质辊棒废料作为主要原料,解决了陶瓷企业与建筑行业目前存在的大 量陶瓷废弃物,减少了固体污染,促进陶瓷与建筑行业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高强低 导热轻质隔热材料在钢铁工业的广泛应用,将会提高钢包、中间包等盛钢容器的保温效果, 降低钢水温降率,提高铸坯的质量,同时还能减少耐火材料的熔损,降低吨钢耐火材料消耗, 不仅实现了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而且提高了钢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本发明采用浇注法生产轻质砖,生产工艺简单;且采用泡沫法制备,环境污染少,能耗 低;且生产出来的轻质陶瓷辊棒废料制品具有较高的强度(5.5~7.0MPa),较低的体积密度 (0.74~0.83g/cm3)和导热系数(2.4~3.3w/(m.k))。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2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