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核分枝杆菌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73043.6 申请日: 2009-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2081092A 公开(公告)日: 2011-06-01
发明(设计)人: 章晓联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569 分类号: G01N33/569;G01N33/535;C12Q1/68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072***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结核 分枝杆菌 试剂盒 及其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感染性疾病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核分枝杆菌的试剂盒,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结核分枝杆菌的试剂盒检测结核病感染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主要检测疑似病人的痰、血液和体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或菌体抗原,适用于所有医院,包括传染病和结核病医院等用于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背景技术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全球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杆菌,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达2000万,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每年新发病人数800~1000万。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把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约13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5万人之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国办发[2001]75号文件)。国务院已确定结核病为我国三大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我国结核病疫情的严重程度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结核病疫情呈三高一低,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高,年递降率低。近年来由于HIV/AIDS流行、人口流动、耐药结核菌逐年增加,结核病发病率开始上升,结核病疫情更加严重。

运用新型检测方法对结核病进行早期检测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结核已有的检测技术存在许多缺陷,缺乏特异、有效、快速、方便、廉价的检测技术和产品,特别是一直缺乏对结核抗原的敏感早期检测手段。如传统的痰涂片法检测患者痰液中的结核杆菌,痰结核菌培养需耗时6-8周,检测时间过长。过去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也常用于结核病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有一定局限性。又如传统的血清学抗体检测不能检测早期病菌抗原,不能检测窗口期病人和潜伏感染病人等缺陷。临床上对疑似感染结核的病人,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常常采用先抗结核治疗,再以治疗的效果为依据来进行检测,如此一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可能造成对其他疾病的误诊或是延误治疗。所以,探索新型检测方法对结核病进行早期检测研究用于结核病快速、有效、方便、廉价的特异性检测,对于及时治疗结核病人和控制结核病传染疫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核病及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对结核病及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早期检测,可直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或菌体抗原,比起传统通过痰培养的检测方法,从过去的2-4周缩减为半天左右时间。该试剂盒它主要包括兔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兔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多克隆抗体包被96孔ELISA板,生物素标记核酸适配子NK2的制备。对结核病检测的具体过程和步骤是利用一种能特异性结合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体抗原的单链DNA适配子作为探针,采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多克隆抗体包被孔板,生物素标记的该DNA适配子作为探针,类似夹心ELISA法,用于检测痰液或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核分枝杆菌的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该方法将单链适配子与结核病的检测结合起来,从过去的2-4周缩减为半天左右时间;而且试剂盒成本低,DNA单链适配子体外合成非常简单,而且价格低廉,方法操作简单,对于结核病人痰培养阳性的检测灵敏度和精确度都很高。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方法是利用一种能特异性结合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体抗原的单链DNA适配子作为探针,采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多克隆抗体包被孔板,生物素标记的该DNA适配子作为探针,类似夹心ELISA法,用于检测痰液或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核病及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试剂盒:它包括兔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多克隆抗体,酶标板(购自海门市三和新华玻璃实验仪器厂),生物素标记核酸适配子NK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购自北京博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其显色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购自深圳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3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