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茯苓袋料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73333.0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1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勤;刘志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克勤;刘志先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茯苓 栽培 方法 | ||
1.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重量比为38~45%的松木屑,35~40%的植物秸秆、枝条,经粉碎后和18~ 22%的米糠、0.5~1%的蔗糖、0.5~1%的熟石膏混和,加水搅拌均匀,调配成培养料, 装入聚乙烯袋内,制成栽培菌袋,加水用量为配制干料的60%,
2)将栽培菌袋置0.1373MPa压力、126℃下灭菌2h,或用100℃的流通蒸汽灭 菌8~10h,冷却后备用,
3)将茯苓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栽培菌袋内,然后置于25℃~28℃温室内培养 茯苓菌丝体,
4)当茯苓菌丝体在栽培菌袋内生长、发育并充满菌袋时,进行大田覆土窖栽, 方法是在栽培场内,开挖栽培窖,将长满茯苓菌丝体的栽培菌袋放入栽培窖内,选 择菌袋茯苓菌丝体密集处,接种一小块幼嫩的鲜茯苓菌核块,然后覆土封窖,鲜茯 苓菌核块重50~60g,
5)待鲜菌核块内的茯苓菌丝体恢复其生活力,并与栽培菌袋内的菌丝体相互 聚合,形成菌丝体团块,继而转化为菌核的“原基”,并以此诱使周围菌丝体进一步 聚集、缠结,同时吸收积累栽培菌袋内营养物质,发育形成新生菌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秸秆、枝条为 松枝、松针、棉秆、棉根、棉籽壳、玉米秆或玉米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菌袋的容积为 Φ18cm×36cm,每袋装培养料量为7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克勤;刘志先,未经王克勤;刘志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33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