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信号接收强度信息指纹的GSM网络定位用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0438.0 | 申请日: | 2009-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7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芙蓉;郭喆;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号 接收 强度 信息 指纹 gsm 网络 定位 用户 方法 | ||
1.一种基于信号接收强度信息指纹的GSM网络定位用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GSM网络覆盖区域的某个采集点,使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并采集该采集点的地理信息;
步骤2:网络中心采集该移动终端服务小区和所有邻小区的对该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
步骤3:通过计算提取该采集点的信息指纹,并记录在信息指纹数据库中;
步骤4:计算该采集点信息指纹的方差,根据该方差确定到下一采集点的最小距离;
步骤5:使该移动终端移动到所述下一采集点;
步骤6:反复执行步骤1至步骤5,直到得到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若干采集点的信息指纹数据库;
步骤7:在移动终端通话状态下截取该移动终端向网络中心的测量报告,提取该用户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接收强度与所述信息指纹数据库中记录的采集点进行信息指纹误差对比,即确定该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在信息指纹误差最小的那个采集点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信号接收强度信息指纹的GSM网络定位用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点的信息指纹,包括:通话过程中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广播控制信道频率BCCH、基站色码BSIC、接收电平,以及该采集点的地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信号接收强度信息指纹的GSM网络定位用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在一段通话时间t内将某一频率的信号电平记录值取平均 和方差;
步骤3-2、统计在时间t内该BCCH频率和BSIC被记录的次数n和总共记录条数m;
步骤3-3、将n除以m,得到该BCCH频率和BSIC被记录的概率p;
步骤3-4、将t时间内所有出现的BCCH和BSIC,连同、、p作为一条记录写入信息指纹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信号接收强度信息指纹的GSM网络定位用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将所述方差乘以p,再计算该点的加权方差和,得到每个BCCH频率的加权方差求和;
步骤4-2:所述BCCH频率的加权方差和越大,表示该采集点接收电平波动越大,需要选择较远的记录点作为下一记录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信号接收强度信息指纹的GSM网络定位用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根据GSM协议规范,某移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向网络中心周期性报告服务小区和六个邻小区的信号接收强度RSS和频率信息BCCH,将该移动终端实际接收的某BCCH频率下的信号接收强度RSS与数据库中某采集点的进行比较,计算得到信号接收强度绝对误差;
步骤7-2:将步骤7-1所述信号接收强度绝对误差乘以该BCCH频率的记录概率p,得到该BCCH频率接收电平的加权误差值;
步骤7-3:重复上述步骤7-1,7-2,得到将该移动终端实际通话中所有BCCH频率的接收电平加权误差值;
步骤7-4:将步骤7-3得到的所有BCCH频率的接收电平加权误差值进行求和,得到该移动终端通话地点与所述信息指纹数据库中某采集点的综合信息指纹误差;
步骤7-5:重复上述步骤7-1,7-2,7-3,7-4,将数据库中的采集点进行遍历比较,求出最小的综合信息指纹误差,则认为该移动终端在最小综合信息指纹误差所对应的采集点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信号接收强度信息指纹的GSM网络定位用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所述采集该采集点地理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如果在户外,通过GPS辅助手段获得该采集点经纬度信息;
步骤1-2、如果在室内,除获得该采集点经纬度信息外,还记录所在楼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04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敷设线缆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张力机导线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