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及其扣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1006.1 | 申请日: | 200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2 | 分类号: | H05K7/12;H05K7/20;H01L23/40;H01L2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用于固定散热装置的扣具。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微处理芯片等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愈来愈多,为了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以保障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业界采用在电路板上设置散热装置以对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且通常采用的固定结构是弹簧螺丝,比如在散热装置需固定的位置开设若干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弹簧螺丝的螺纹的外径而小于弹簧的外径,因此该螺丝可以通过该通孔,并锁固于电路板上相应的螺纹孔内。为了便于运输,往往在弹簧螺丝与散热器组装在一起后,需要在螺丝上套设一扣环以防止弹簧螺丝脱落。然而,该固定结构采用的元件较多,组装工序复杂,增加了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而且可能因为装配不当造成扣环的扣合不紧密,尤其当扣环是金属材质时,其脱落后会造成电路板短路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组装简便且成本低廉的散热装置及其扣具。
一种扣具,该扣具包括一扣片及两扣件,该扣片包括位于中间的一压固部及位于压固部两侧的两端部,该两扣件分别安装至该扣片的两端部上,该扣片的每一端部设有一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周缘向该安装孔的中央凸伸设有多个挡止片,每一扣件的中部形成一卡槽,该多个挡止片卡制于该卡槽内并防止该扣件从安装孔脱落。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一热管、一吸热板及一扣具,该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该吸热板和散热器相连,该扣具包括一扣片及两扣件,该扣片包括位于中间的一压固部及位于压固部两侧的两端部,该两扣件分别安装至该扣片的两端部上,该扣片的每一端部设有一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周缘向该安装孔的中央凸伸设有多个挡止片,每一扣件的中部形成一卡槽,该多个挡止片卡制于该卡槽内并防止该扣件从安装孔脱落,该扣具的压固部将热管的端部抵压至吸热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散热装置的扣具在预组装过程中,仅需使扣件的一端挤压该扣件的挡止片使挡止片的末端向安装孔的周缘扩张,当扣件的一端穿过安装孔后,挡止片的末端遇扣件的卡槽时,其所受挤压力消除,挡止片的末端回弹复位卡制于扣件的卡槽内,防止扣件脱离安装孔。该扣具部件少,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减少了扣环的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同时省去了扣环,消除了扣环脱落引起电路板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扣具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扣具的倒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扣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该散热装置包括一离心风扇10、一散热器20、一热管30、一吸热板40及一扣具50。该离心风扇10设于散热器20的一侧,用于对该散热器20吹风。该吸热板40用于与发热电子元件(图未示)接触,该热管30的一端与该散热器20相连,另一端与该吸热板40相连,该扣具50用于将吸热板40和热管30连接于一起并将吸热板40锁固于发热电子元件所在的电路板(图未示)上。
该离心风扇10包括一扇框12及收容于扇框12内的一叶轮18。该扇框12包括一顶盖14、一底盖16及一侧壁15。该顶盖14上设有一圆形进风口140,该底盖16与顶盖14平行相对,该侧壁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该顶盖14和底盖16相连。该顶盖14、底盖16及侧壁15合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叶轮18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该进风口140正对。该扇框12的侧向形成一直线形的出风口150。该出风口150的一侧设有一导风板17,该导风板17的上下两端也分别与该顶盖14和底盖16相连,但该导风板17与其所在侧的侧壁15相间隔,从而于该导风板17与该侧壁15之间形成一可供气流吹出的缺口170。该底盖16的外围凸设有固定部162,这些固定部162上设有穿孔160可供固定件(图未示)通过,将离心风扇10固定于电路板上。
该散热器20由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鳍片22堆叠而成,该散热器20与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50的形状相似,该散热器20设于该出风口150处。
该吸热板40是一块大致呈方形的板体,其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可迅速将热量从其底面44传递至顶面42。
该热管30大致呈Z型,沿其延伸方向该热管30的两端分别形成一蒸发段32和一冷凝段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