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1498.4 | 申请日: | 2009-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陆洪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1/04 | 分类号: | B65G5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管道 传输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管道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现代化的快速物流传输工具。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用在医院、银行、办公楼、超市、生产车间、实验室等每日需要有大量物品传送的场所。可以传送病历、诊断书、药品、化验单、票据、现金、文件等任何适当体积的物品。
现有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工作站和与所述工作站相连的传输管道,所述工作站或传输管道连接有风源装置。
当需要将物品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时,先将待传输物品放入传输器中,然后将所述传输器置入气动传输管道中,开启风源装置,通过气流的作用,将传输器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
现有的传输器呈筒型,其外圆周设有密封圈。当传输器放入传输管道内传输时,所述密封圈与传输管道的内壁相接触,起到气密封作用,以便在传输器的两端形成压力差,带动传输器在传输管道内运行。
传输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圆周的密封圈因与传输管道内壁的摩擦会产生磨损。为了保证传输器圆周的密封圈与传输管道内壁之间形成良好的气密封,就需要对传输器,或者对传输器圆周的密封圈进行经常性的更换,这势必会增加整个系统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能够减少传输器圆周密封圈的磨损,有利于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工作站和与所述工作站相连的传输管道,所述工作站或传输管道连接有风源装置,所述传输管道连接有润滑介质输入装置,所述润滑介质输入装置的润滑介质输出口位于所述传输管道内。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由于传输管道连接有润滑介质输入装置,所述润滑介质输入装置的润滑介质输出口位于所述传输管道内,这样能够通过所述润滑介质输入装置对所述传输管道内部输入润滑介质,减少传输器圆周的密封圈与传输管道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减少传输器圆周密封圈的磨损,不至于对传输器圆周的密封圈进行经常性的更换,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其中,所述润滑介质输入装置包括:介质容纳腔,用于容纳润滑介质;介质输入管路,连接于所述介质容纳腔和所述传输管道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介质输入管路上设有介质流量调节开关。
可选地,在所述介质容纳腔和所述介质输入管路之间连接有介质注入活塞缸;其中述介质注入活塞缸的缸体内部与所述介质容纳腔相连通;所述介质注入活塞缸的活塞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缸体内部,并与活塞驱动机构相连。
其中,所述活塞驱动机构包括所述风源装置和连接所述风源装置与所述介质注入活塞缸的气源管;在所述介质注入活塞缸内设有介质注入活塞复位弹簧。
可选地,所述介质注入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驱动机构为与所述活塞杆相连的推拉式电磁铁。
进一步地,在所述传输管道内壁上具有容纳润滑介质的凹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方法,能够减少传输器圆周密封圈的磨损,有利于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包括:
向传输管道内输入润滑介质;
将传输器在传输管道内进行传输。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方法,通过向传输管道内输入润滑介质,这样能够减少传输器圆周的密封圈与传输管道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减少传输器圆周密封圈的磨损,不至于对传输器圆周的密封圈进行经常性的更换,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其中,所述向传输管道内输入润滑介质具体为:在风源装置开启时,利用所述风源装置产生的风源将润滑介质输入到传输管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所述风源装置产生的风源将润滑介质输入到传输管道内具体为:利用所述风源装置产生的风源,通过气动活塞缸将润滑介质输入到传输管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实施例三中润滑介质输入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润滑介质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4所示润滑介质输入装置的右视图;
图7为图6所示润滑介质输入装置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型的灯组件
- 下一篇:多通道注射泵及其注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