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1562.9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东;周俊鸿;董旭鹏;孙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永东;周俊鸿;董旭鹏;孙景伟 |
主分类号: | C23C22/40 | 分类号: | C23C22/40;C23C22/7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钼酸 主要 着色 试剂 铝合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特别是一种铝合金非阳极氧化电解的着色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铝合金阳极氧化电解着色工艺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铝在硫酸溶液中进行常规阳极氧化;第二步阳极氧化后的多孔性氧化膜在金属盐的着色液中电解着色。缺点是采用工业频率的交流电,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同时,由于电解池体积巨大,对于小型零件存在着不易控制,装夹困难的问题,从而影响其着色质量,甚至无法着色,也使得铝合金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简化着色工艺,降低电能消耗,适合各种零件。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将待着色的铝合金零件进行清洗、除油处理,然后在浓度为30~60%的硝酸中酸侵蚀1~2分钟后,水洗;然后将铝合金零件放入钼酸铵、氯化铵、硼酸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着色,着色后水洗去除表面残余溶液后干燥。
上述的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所述混合溶液的配比为:在每1升溶液中,含有钼酸铵11~24g、氯化铵22~37g、硼酸5~10g和硝酸钾5~10g,其余为水。
上述的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所述混合溶液的配比为:在每1升溶液中,含有钼酸铵12~17g、氯化铵28~32g、硼酸6~9g和硝酸钾6~9g,其余为水。
上述的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所述混合溶液的配比为:在每1升溶液中,含有钼酸铵15g、氯化铵30g、硼酸8g和硝酸钾8g,其余为水。
上述的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着色的混合溶液温度为50~90摄氏度。
上述的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着色的混合溶液温度为75~88摄氏度。
上述的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着色时间为0.3~2小时。
上述的利用钼酸铵为主要着色试剂的铝合金着色方法,所述清洗、除油处理为将铝合金零件放入温度为60~80摄氏度的氢氧化钠15~25g/L、碳酸钠45~55g/L、磷酸钠25~35g/L的混合溶液中,然后进行水洗。
本发明的方法没有了电解池的束缚,工艺的操作以及地点选择变得更为简便,能适用于电解池无法成功着色的形状尺寸的零件。生产等数量零件所需能量同传统方法相比大大降低,而且可以循环利用反应溶液,而电解池电解反应则会有废水废渣产生,两者相比较本发明更加环保,不存在残留物的问题。
经申请人试验,在对产品的性能测试中,在强酸腐蚀下产品氧化膜能够保证30分钟以上不被腐蚀褪色,其抗酸能力甚至超过了铝合金零件本身,适用于结构性关键零部件。在强度测试上经比较新工艺对于铝合金零件并未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所提高。因此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环保,操作便捷,产品耐腐蚀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将待着色的铝合金零件进行清洗、除油处理,即将铝合金零件放入温度为60~80摄氏度的氢氧化钠15~25g/L、碳酸钠45~55g/L、磷酸钠25~35g/L的混合溶液中并搅拌,直到表面的油污除净为止,然后进行水洗。将铝合金零件放在浓度为30~60%的硝酸中酸侵蚀1~2分钟后,水洗并搅拌;然后将铝合金零件放入钼酸铵、氯化铵、硼酸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着色,混合溶液的配比为:在每1升溶液中,含有钼酸铵11~24g、氯化铵22~37g、硼酸5~10g和硝酸钾5~10g,其余为水。着色后水洗去除表面残余溶液后干燥即可。混合溶液温度为50~90摄氏度,着色0.3~2小时可完成。
本发明的实施例2:将待着色的铝合金零件进行清洗、除油处理,即将铝合金零件放入温度为70摄氏度的氢氧化钠20g/L、碳酸钠50g/L、磷酸钠30g/L的溶液中并搅拌,直到表面的油污除净为止,然后进行水洗。将铝合金零件放在浓度为50%的硝酸中酸侵蚀1.5分钟后,水洗并搅拌;然后将铝合金零件放入钼酸铵、氯化铵、硼酸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着色,混合溶液的较好配比为:在每1升溶液中,含有钼酸铵12~17g、氯化铵28~32g、硼酸6~9g和硝酸钾6~9g,其余为水。着色后水洗去除表面残余溶液后干燥即可。混合溶液温度为75~88摄氏度,着色时间短,20分钟至2小时即可完成。
本发明的实施例3:将待着色的铝合金零件进行清洗、除油处理,即将铝合金零件放入温度为70摄氏度的氢氧化钠20g/L、碳酸钠50g/L、磷酸钠30g/L的溶液中并搅拌,直到表面的油污除净为止,然后进行水洗。将铝合金零件放在浓度为50%的硝酸中酸侵蚀1分钟后,水洗并搅拌;然后将铝合金零件放入钼酸铵、氯化铵、硼酸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着色,混合溶液的最佳配比为:在每1升溶液中,含有钼酸铵15g、氯化铵30g、硼酸8g和硝酸钾8g,其余为水。着色后水洗去除表面残余溶液后干燥即可。混合溶液温度为82摄氏度,着色时间短,20分钟至40分钟即可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永东;周俊鸿;董旭鹏;孙景伟,未经梁永东;周俊鸿;董旭鹏;孙景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