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氯游泳池系统及其全流量全程式臭氧消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1566.7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昕;赵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H4/00 | 分类号: | E04H4/00;E04H4/12;C02F1/50;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白 云 |
地址: | 10004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游泳池 系统 及其 流量 程式 臭氧 消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泳池池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健身等各项体育休闲运动,游泳池便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钟爱的场所,所以,人们对于游泳池、馆的循环水质要求就越来越高。目前游泳池池水消毒主要采用比较传统的氯消毒技术,该方法具有消毒效率高、成本低、投量准确、设备简单等优点,至今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但是该技术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化合氯和三卤甲烷等副产物,容易对人体产生较大的伤害。无氯游泳池技术就是采用臭氧消毒技术代替氯消毒,在正常的游泳池水处理过程中不投加任何氯制剂。该技术不仅杀菌能力强,消毒性能好,而且消毒过程中无三卤代物等副产物,具有高效性、高质量、对环境无害等诸多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氯游泳池系统及其全流量全程式臭氧消毒方法,要解决现有的游泳池池水含有氯及其他消毒副产物,对人体伤害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无氯游泳池系统,包括游泳池和消毒系统,消毒系统的原水管与游泳池上部的溢水槽连通,消毒系统的净水管与游泳池底部的回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系统自原水进口至清水出口由管路依次连接:均衡水池、循环水泵、臭氧水混合器、臭氧反应罐和去除臭氧及过滤器,臭氧反应罐和去除臭氧及过滤器顶部的排气阀均与尾气分解器连接;
上述臭氧水混合器有一个进水口、一个臭氧加水口和一个混合后出水口,臭氧水混合器的臭氧加水口与原水管之间并联有一条臭氧混合支管,在臭氧混合支管上依次连接有加压水泵和臭氧注射器,臭氧注射器与臭氧发生器连通;
上述臭氧混合支管与原水管的交接处之前的管路上连接有余氯测量装置和pH值测量装置;
上述原水管上连接有消毒前的pH值测量装置,净水管上连接有消毒后的pH值测量装置,上述消毒后的pH值测量装置之前连接有pH调整剂投加装置,上述消毒后的pH值测量装置之后连接有长效消毒剂投加装置。
上述净水管上可并联一个加热器。
一种无氯游泳池系统的全流量全程式臭氧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游泳池的池水先输入均衡水池中,进行预净化;
步骤2,预净化后的池水经循环水泵加压后进行过滤净化,其中一部分池水直接进入臭氧水混合器内,另一部分池水进入臭氧混合支管内,经加压水泵加压后进入臭氧注射器内,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经臭氧注射器内与池水混合,并进入臭氧水混合器内;
步骤3,臭氧水混合器出水口的池水输入反应罐内,臭氧与池水在反应罐中充分反应消毒;
步骤4,除臭氧及过滤器的出水经加热后经净水管重新进入游泳池内。
上述步骤3经反应罐消毒后的池水输入去除臭氧及过滤器内去除臭氧,并进一步过滤。
上述步骤4中,在净化后的池水中可添加长效消毒剂或PH值调整剂或上述两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使用臭氧消毒,在正常的游泳池水处理过程中完全不使用氯制剂,大大减少了池水中氯的投加量,防止了异味的产生以及副产致癌物三卤甲烷的产生所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本发明采用的臭氧消毒其氧化性、杀菌力强,不产生有毒副产物,无二次污染,具有除色、除味、除臭、絮凝等优点。预净化后的池水经循环水泵加压后进行过滤净化,其中一部分池水直接进入臭氧水混合器内,另一部分池水进入臭氧混合支管内,经加压水泵加压后进入臭氧注射器内,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经臭氧注射器内与池水混合,并进入臭氧水混合器内。该过程的运行成本低,运行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本发明可作为高标准、低负荷游泳池的主要水处理方法之一。可广泛用于跳水池、国际比赛游泳池、大型游泳池场馆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无氯游泳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臭氧发生器臭氧产生工艺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工艺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1-游泳池、2-均衡水池、3-循环水泵、4-加压水泵、5-臭氧水混合器、6-反应罐、7-去除臭氧及过滤器、8-加热器、9-臭氧发生器、10-臭氧注射器、11-PH调整剂投加装置、12-长效消毒剂投加装置、13-余氯测量装置、14-消毒前的pH值测量装置、14′-消毒后的pH值测量装置、15-排气阀、16-尾气分解器、17-净水管、18-臭氧混合支管、19-原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力平衡PDC钻头
- 下一篇:夹芯轻集料混凝土保温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