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焦镜头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1958.3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6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焦 镜头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对焦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头的手机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人们对数码相机、摄像机及手机摄像头拍摄物体的影像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头的手机等产品需求量也在增加。数码相机、摄像机及手机摄像头等摄影装置中,镜头模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
相机模组通常包括镜筒、镜座、光学成像元件和影像感测器。所述光学成像元件收容于镜筒,所述影像感测器设置于镜座,所述光学成像元件和影像感测器通过镜筒与镜座之间的配合光学耦合。随着人们对于相机模组成像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焦功能成为相机模组普遍具备的功能之一。现有的对焦的相机模组是利用驱动马达或音圈马达带动镜筒或镜座发生位移从而改变相机模组的镜筒与镜座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焦,然而,该相机模组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驱动马达或音圈马达的存在,使得整个镜头模组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相机模组的轻薄短小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的对焦镜头模组。
发明内容
一种对焦镜头模组包括镜座、镜筒和弹性元件。所述镜座收容有影像感测器且开设有多个沿镜座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镜筒收容于所述镜座并收容有光学成像元件。所述镜筒具有与镜座的多个滑槽相对应的多个滑块,所述多个滑块穿过所述多个滑槽,用于沿所述多个滑槽滑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镜座与所述镜筒之间,用于提供沿镜座轴向的弹性变形,以使多个滑块沿所述多个滑槽滑动时使镜筒相对于镜座发生沿镜座轴向的位移,从而改变影像感测器与光学成像元件的间距。
本技术方案的对焦镜头模组的滑槽沿镜座的轴向延伸,镜筒的滑块沿滑槽移动即可实现镜筒与镜座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弹性元件可防止镜筒与镜座在不对焦时发生相对位移。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镜筒在对焦过程中可相对于镜座平稳地滑动。不仅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适于目前镜头模组微型化的趋势,而且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对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对焦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对焦镜头模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镜头模组10,其包括镜座11、镜筒12、弹性元件13、光学成像元件14和影像感测器15。
所述镜座1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座体110和第二座体112。所述第一座体110和第二座体112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座体110可为方形,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00和第二表面1101。所述第一座体110靠近第一表面1100处具有用于收容影像感测器15的第一收容腔1102。所述第一座体110自第二表面1101中心处向靠近第二表面1101方向开设有盲槽1103。所述盲槽1103可为圆形,其具有相连接的侧面1104和底面1105。所述第一座体110还具有贯通盲槽1103和第一收容腔1102的通孔1106。所述通孔1106自底面1105中心处向靠近第一表面1100方向开设。所述第二表面1101靠近侧面1104处具有多个突起1107,所述多个突起1107环绕镜座11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本实施例中,突起1107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一突起1107均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座体110还自第二表面1101向靠近第一表面1100方向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108,所述多个固定孔1108也环绕镜座11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108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一固定孔1108均为圆形。
所述第二座体112可拆卸地结合于第一座体110,其包括收容座1120和延伸座1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