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苦寒中药构建血清褪黑素水平低下动物模型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303170.6 申请日: 2009-06-11
公开(公告)号: CN101574409A 公开(公告)日: 2009-11-11
发明(设计)人: 凌智群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708 分类号: A61K36/708;A61K33/04;A61K36/482;A61K36/752;A61P5/00;A01K67/027;A61K31/475
代理公司: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高 芸
地址: 611137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使用 苦寒 中药 构建 血清 褪黑素 水平 低下 动物 模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动物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使用苦寒中药血清褪黑素水平低下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褪黑素(melatonin,简称MT)是1958年耶鲁大学皮肤病学专家Lerner首次从牛的松果体分离出的一种吲哚类激素,通常在凌晨机体内含量最高,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1)MT在血液浓度中呈昼夜节律、季节性节律的变化,并伴随年龄的增长,其各种生理功能的昼夜节律振幅变小,周期性活动的位相偏移和非同步化现象增加;(2)人类婴幼儿期夜间MT水平最高,从儿童到青春期平均MT水平下降80%,以后维持在这一水平,到50岁前后MT水平进一步下降;(3)机体所处的内、外环境变化能明显地影响机体本身MT血液浓度,而机体MT受体mRNA水平则受光照和机体MT浓度的影响。人体的MT主要来源于松果体的分泌,作为一种调节性激素,MT几乎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所有激素的分泌,因而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其昼夜、季节性节律与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有密切联系。

随着现代分析仪器技术的提高,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运用,如利用酶联反应检测MT含量,使得血清MT的检测和动态监测成为可能,也使人们对MT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临床研究显示:机体褪黑素水平降低不仅与老年病人失眠症、高的癌症发病率相关,而且具体涉及诸多人类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早老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心血管疾病等。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更多有关MT及其MT受体在疾病或相关病理生理条件下的信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其中最瞩目的成果就是MT受体激动剂agomelatine即一个拥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的诞生。

目前作为机体褪黑素水平降低的主要动物模型有:1、去松果体动物模型,即依据松果体是MT主要分泌器官,在动物幼年时期除去松果体即会影响动物机体体内MT的水平。2、MT受体基因敲出的动物模型;3、持续光照模型,即依据哺乳动物松果体细胞合成和分泌MT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主要表现为暗相时MT合成和分泌增加,光照相时MT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在上述模型中虽然都是着重于对机体内MT水平的影响,但是在第一类模型中,鉴于松果体内含有包括MT、五羟色胺(5-HT,MT在体内合成的前体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促生长激素、促性腺释放激素等近二十种激素,加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使得该模型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受到质疑,毕竟该模型并不能仅仅只反映出机体MT水平降低对机体的影响;尽管近十年来,应用转基因动物、基因打靶和基因敲除技术,将研究手段精细到了具体的激素或激素受体基因,从而准确复制出单个激素或激素受体基因过表达(亢进)或无表达(低下)的动物模型,从腺体切除到基因敲除的确是一种质的飞跃,但是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第二类动物模型中,因为MT受体存在着不同亚型,在哺乳动物机体内分布十分广泛,其相应的作用机能的研究并不完善,而且机体MT浓度影响MT受体mRNA水平,也因此给实际运用带来一定的困扰;持续光照模型制备周期很长,必须考虑季节性影响和年龄因素,即随动物年龄增长其体内MT会逐步降低这一事实,因而尚须进一步完善。所以构建一个血清MT持续低下的动物模型,尤其是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动物模型是当务之急,也是研究与之相关联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难以建立血清MT低下的动物模型。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清褪黑素水平持续低下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是使用的苦寒中药饲喂动物,连续5~15天。

其中,上述的苦寒中药为大黄、芒硝、番泻叶或大承气汤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上述的苦寒中药的用量为每日每10g体重0.2~2.0ml浸煎液,每ml浸煎液含每种生药1g。

其中,在使用上述苦寒中药的同时还使用破气中药饲喂动物。

其中,上述破气中药为枳实、厚朴或槟榔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在使用上述苦寒中药的同时还使用杏仁或黄连饲喂动物。

其中,上述饲喂的中药的pH值调整至2≤pH<7。

其中,上述饲喂的中药的温度调整为4℃。

其中,在使用上述中药饲喂的的同时还给动物皮下注射利血平,用量为0.08~8mg/Kg·d,连续5~15天。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动物为常见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驴、兔、猪、犬或豚鼠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苦寒中药在制备致血清褪黑素水平低下的药物中的用途。上述苦寒中药主要指大黄、芒硝、番泻叶或大承气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31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