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勤识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3391.3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旗数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00 | 分类号: | G07C1/00;G06K7/10;G06T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43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勤 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识别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射频识别和图像识别组合的考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较为流行的员工考勤系统有如下三种:一是采用分发员工卡,打卡或者刷卡的方式(一般为射频识别卡);二是采用指纹识别考勤登记;三是利用工作电脑,在办公OA中考勤。
采用分发员工卡,打卡或者刷卡均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代打卡、代刷卡。采用指纹识别的考勤方法安全性相对较好,但是受指纹的容量限制(一般了只能存放200多个指纹),且为了安全必须采用备份指纹的方式,也可能存在代考勤的情况,另外由于指纹识别的正确性只有97.25%,故存在有些员工的指纹无法识别,必须做特例处理的麻烦。利用工作电脑,在办公OA中考勤亦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为员工准备人手一机,一般为了安全考虑,也是采用身份认证,登录系统后进行自动考勤,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代为登录,代为考勤。
不论是采用指纹、射频识别卡还是使用OA登录的考勤方式,都不能完全杜绝代打卡的情况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有在现场安装摄像机的考勤方法,虽然能给代打卡者造成一定的压力,防止带打卡。但这种系统中,摄像机和打卡机(或射频识别系统)相互关联性不强,基本上是各施其职。从目前实际的应用来看,功能和稳定性相对来说要弱一些,并且其只具备摄像保存与查阅的功能,无法进行识别和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结合射频识别卡进行身份识别的考勤系统。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考勤识别装置,包括射频识别系统,图像记录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所述射频识别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用于读取射频识别卡上的数据信息,输入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并且,所述射频识别系统在读取射频识别卡上数据信息的同时,触发所述图像记录系统进行现场图像采集;
所述图像记录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用于记录持卡人面部图像,并输入数据处理系统与射频识别系统输入的数据进行同步处理;
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射频识别系统和图像记录系统输入的数据,对图像记录系统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和计算,与其存储的图片进行比较,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存储、传输或打印;
具体的,所述射频识别卡为无源射频识别卡;
进一步的,将射频识别卡与员工卡结合在一起,在射频识别卡上印制持卡人相片及相关信息;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由计算机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传统考勤系统的代考勤弊端,避免重复考勤、漏考等现象的发生;能够对考勤现场进行实时的监控记录,使考勤登记更为精准。本发明进一步将员工卡与考勤卡合并为一,这样员工所佩戴的员工卡做为考勤卡,减少员工持卡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考勤识别装置,结合了现代技术的射频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在进行射频识别卡识别的同时,记录持卡人的图像,特别是面部图像,经过处理后与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对持卡人的考勤过程作出判断。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身份识别、门禁系统等,如企事业单位的考勤记录、人员识别等领域。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射频识别卡、读卡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按其供电方式,射频识别卡又分为有源射频识别卡和无源射频识别卡。工作于13.56KHz、900~928MHz的无源射频识别卡,具有天线尺寸小、卡片体积小、芯片价格低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考勤记录。无源射频识别卡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卡器通过微波定向天线发射电磁波,激活电磁波辐射场内的射频识别卡,向其供电和发出读写指令,射频识别卡收到指令后将存储的数据对负载进行调制后反向散射电磁波到读卡器,经解调后得到射频识别卡返回的数据信息。随着技术的进步,射频识别卡内置芯片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可以存储持卡人的各种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各种单位、职务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旗数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华旗数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3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驱动正位的回钞箱
- 下一篇:数据交互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