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化学合成金属醇、胺类化合物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3635.8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声海;杨海平;蔡亚楠;侯国锋;唐谟堂;何静;唐朝波;杨建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3/12 | 分类号: | C25B3/1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合成 金属 化合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设备。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外生产稀有金属(Ta、Nb、Zr、Hf等)的有机醇、胺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为卤化物合成法,即在一定条件下用金属的卤化物与相应的醇反应(Turova N Y,Turevvskaya EP,Kessler V G,et al.The Chemistry of metal alkoxide.Kluwer AcademicPublishers,2002:348-366),
(1)式中R表示烷基。同时加入大量的稀释剂苯,为了促进反应进行,需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性物质,例如氨、吡啶等。在一定条件下用金属的卤化物溶解于大量的稀释剂,再与相应的二烷基胺锂反应合成金属的有机胺(Bradley D C,Thomas I M.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nitrogen bonds.Part I.somedialkylamino-derivatives of titanium and zirconium.J.Chem.Soc.,1960:3857-3861),
(2)式中R1、R2表示烷基。得到的是粗Me(OR)4、Me(NR1R2)4,先蒸馏出稀释剂与多余的醇、胺,再减压蒸馏得到纯的Me(OR)4、Me(NR1R2)4,这是现有稀有金属的醇、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工艺制取Me(OR)4、Me(NR1R2)4存在以下一些缺点:一般以氯化物原料,这与现有的湿法提取稀有金属工艺不相配套,因此需要单独建立氯化与精馏设备,设备材质要求高,氯气为有毒气体,操作条件差;在合成Me(OR)4、Me(NR1R2)4过程中,由于生成大量颗粒细小的NH4Cl、LiCl沉淀,过滤困难且吸附大量的稀有金属的Me(OR)4、Me(NR1R2)4,因此回收率低,据报道至今没有超过70%的先例;过滤过程中Me(OR)4、Me(NR1R2)4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水解,因此需要有气体保护装置;合成的Me(OR)4、Me(NR1R2)4浓度低,需要蒸发大量有毒的稀释剂。尤其是杂质元素的醇、胺化合物,卤化物的沸点与稀有金属的Me(OR)4、Me(NR1R2)4和卤化物相近的,很难彻底分离。因此流程长、环境差、回收率低、成本高、不易产业化。对于电化学法合成金属有机醇、胺类化合物,由于具有工艺流程短、产率高、易于大规模产业化、无三废污染等优点,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Vecchio-Sadus A M.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innon-aqueous media.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1993,23(5):401-416)和专利(杨声海,李朝晖,潘泽强,等.高纯钽醇盐的生产方法.ZL 200510032269.9,2005-10-20;杨建广,杨声海,何静,等.高纯有机胺钽化合物的生产方法.CN200810031040.7,2008-4-11)报道,但主要集中在一些制备方法的改进、产品表征与提纯(Yang Sheng-hai,Chen Yong-ming,Yang Hai-ping,et al.Preparation ofhigh-purity tantalum ethoxide by reduced distillation,Transactions of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8,18(1):196-201),而对于大规模生产金属有机化合物所需要的设备尚未见文献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36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