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3658.9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0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玮;林后尧;张嘉淳;余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控制镜筒与镜座之间的扭力大小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多功能化的发展,镜头模组在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Takano,H发表在1995年2月的“Consumer Electronics”上的一篇名为“Two-phase direct-drive motor built into a camcorders zoom lens barrel”文章中,揭示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具有高质量的成像品质,同时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镜头模组通常是由装有光学元件的镜筒与镜座组成。其中,镜筒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镜座设有一个收容孔用于收容镜筒,该镜座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在镜头模组组装过程中,通常先将光学元件按一定顺序装入镜筒,再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将镜筒与镜座相旋合以组装成完整的镜头模组。
通常来说,以螺纹配合组装的镜头模组其镜筒与镜座之间的扭力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现有镜筒的外螺纹与镜座的内螺纹配合的松紧程度完全由外螺纹与内螺纹的匹配精度与制造精度确定,极可能造成镜筒与镜座之间的螺纹配合过紧或过松,其扭力无法达成组装要求。当镜筒与镜座间扭力太大即镜筒的外螺纹与镜座的内螺纹配合过紧,会导致镜筒的外螺纹与镜座的内螺纹相互磨损;当镜筒与镜座间扭力太小即镜筒的外螺纹与镜座的内螺纹配合过松,镜筒的外螺纹与镜座的内螺纹配合不好容易导致镜筒的中心轴线与镜座的中心轴线相偏离,进而导致镜头模组光轴的偏移,影响镜头模组的成像品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镜筒与镜座之间的扭力大小的镜头模组。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镜头模组。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镜座,该镜座开设有一收容孔以收容该镜筒,该镜座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该镜筒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随该镜筒旋入该镜座深度的增加,该外螺纹与该内螺纹之间的最大咬合深度逐渐增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镜头模组随该镜筒旋入该镜座深度的增加,该镜筒的外螺纹与该镜座的内螺纹之间的最大咬合深度逐渐增高,使得镜筒的外螺纹与镜座的内螺纹之间的接触面积随着镜筒旋合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而有效控制镜筒与镜座之间的扭力大小,得到组装后松紧合适的镜头模组,提高镜头模组的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组合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多个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方案的镜头模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0和镜座20,该镜座20开设有一收容孔201以收容该镜筒10。
该镜筒10为圆筒体,包括调焦环11和螺纹部12。该调焦环11位于镜筒10远离镜座20的一端,该螺纹部12为镜筒10组装入镜座20的一端。镜筒10具有一收容腔101,该收容腔101可装设透镜组、滤光片等光学元件(图未示)以实现特定的光学功能。本实施例中,调焦环11所在的一侧为物侧,远离调焦环11所在的另一侧为像侧。
该调焦环11可调节该镜头模组100的焦距。该调焦环11远离螺纹部12的一端具有一调焦环面111。该调焦环面111垂直于该镜筒10的中心轴。可选择的是,该镜筒10的调焦环11并不是必需的,该调焦环11可省去。
该镜筒10的螺纹部12具有外壁102,该外壁102设置有外螺纹13。该镜筒10的外壁102具有一圆锥形外壁面1022,该外螺纹13形成于该圆锥形外壁面1022上。从该镜头模组100的物侧到像侧,该圆锥形外壁面1022逐渐向其中心轴向延伸。优选地,该圆锥形外壁面1022与其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30度。该外螺纹13最外侧远离镜筒10中心轴线的直径为该外螺纹13的大径。从该镜头模组100的物侧到像侧,该外螺纹13的大径逐渐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36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铸带表面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花型沟槽截留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