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3713.4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戈文荪;卓钧;何为;陈永;谢永中;李桂军;李清春;肖明富;蒋国兴;蒋龙奎;叶翔飞;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C21C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武森涛 |
地址: | 617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水 脱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辅料领域。
背景技术
钢中含硫过高会使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从而影响钢的质量。铁矿冶炼所得铁水的含硫量一般较高,因此需要进行脱硫处理。目前广泛采用的脱硫剂主要以生石灰、电石、金属镁为主剂,然后添加其它辅剂制备而成的复合脱硫剂。
如:CN101358265,发明名称为“复合型铁水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日:2009.02)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铁水脱硫剂,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aO 70.0%~75.0%,TMg 2.0%~3.0%,CaC2 10.0%~12.0%,NaHCO3 8.0%~10.0%,Al 0.5%~1.5%,C 1.0%~4.0%,CaF2 0~5.0%,S≤0.18%,P≤0.10%,其余为杂质。该脱硫剂含有Al和Mg,加Al后,降低了脱硫剂中其它有效成分的脱硫效率,而镁属于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大且昂贵,造成脱硫剂价格较高,增加了脱硫成本。另外,该脱硫剂脱硫效果不高,难以满足低硫钢种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硫效果较好的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
本发明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aC2 10~30,Na2CO3 3~10,CaO 55~80,CaF2 2~5,C 2~5,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各原料破碎、细磨,然后混匀,制得粒度≤0.125mm的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
本发明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为低硫钢种生产提供良好保障,其铁水脱硫时间短、渣量少、温降小,可改善铁水脱硫过程中的渣态,显著降低铁水脱硫铁损,脱硫综合成本低,脱硫效果较好,脱硫后的含量可低至0.001%,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aC2 10~30,Na2CO3 3~10,CaO 55~80,CaF2 2~5,C 2~5,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如:SiO2、S、FeO、MgO等。其中,所述的C可以为石墨或煤等碳质材料,其中优选润滑性更好的石墨。
为节约成本,上述CaO可用生石灰代替,上述CaF2可用萤石代替。
本发明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各原料破碎、细磨,然后混匀,制得粒度≤0.125mm的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其中,各原料可分别破碎,也可混合后破碎。
进一步的,为了延长脱硫剂保质期,同时为了生产使用更加顺利,上料变易,上述原料细磨时还加入细磨原料总重量0.8~1.5wt%的钝化剂。其中,所述的钝化剂为硅油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本发明脱硫剂的制备
将电石13kg,碳酸钠5kg,生石灰74.9kg,萤石3.8kg破碎后,与石墨3.3kg一起送入磨料装置内,细磨至0.125mm以下,混匀后,得到本发明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送入贮料仓贮存,并充氮气保护。经测定,所制得的脱硫剂的成分为:CaC2 10%,Na2CO3 3%,CaO80%,CaF2 3%,C 3%,杂质1%,杂质为SiO2,S,FeO,MgO等,以上各成分重量之和为100%。
实施例2 本发明脱硫剂的制备
将电石38kg,碳酸钠5kg,生石灰45.6kg,萤石6.2kg破碎后,与石墨5.2kg一起送入磨料装置内,细磨至0.125mm以下,混匀后,得到本发明钙基铁水/半钢脱硫剂,送入贮料仓贮存,并充氮气保护。经测定,所制得的脱硫剂的成分为:CaC2 30%,Na2CO3 3%,CaO55%,CaF2 5%,C 5%,杂质2%,杂质为SiO2,S,FeO,MgO等,以上各成分重量之和为100%。
实施例3 本发明脱硫剂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3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