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4106.X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马爱华;崔晓龙;谈莹莹;周西文;任秀宏;王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9/02 | 分类号: | F25B19/02;C09K5/04;F25B4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浩 |
地址: | 471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射式 低温 制冷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喷射器实现增压的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属于低温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喷射式制冷是一种利用低品位能源驱动的制冷方式,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工业余热、废热;喷射式制冷所使用制冷工质主要为水、碳氢化合物自然工质或氢氟烃类制冷工质,可避免使用破坏臭氧层的CFCs或HCFCs类制冷工质。传统喷射制冷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曾被广泛用于大型建筑空调系统中,之后逐渐被机械压缩制冷方式所取代,目前在可再生能源或工厂余热废热较为丰富场所,并且是制冷温度较高的空调或冷却领域仍在广泛应用。喷射制冷可利用较低热源温度来获得制冷效果,但制冷温度较高,尤其以水为工质制冷温度在5℃~10℃左右,以沸点较低氟利昂类(如R134a、R152a等)为工质制冷温度也仅能到达-10℃。由于传统喷射制冷循环的喷射器压缩比较小,难以达到冷凝器的冷却介质在冷却温度较高时所需冷凝压力要求,因此制冷温度较高。
申请号为200910064001.1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喷射式低温制冷机,包括发生器、低沸点工质气体喷射器、第一回热器、第二冷凝器、工质泵、第三节流阀和精馏部件,该系统应用自动复叠制冷循环原理,能有效利用低品位低温热源,如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可获得低温制冷温度,但是,由于该系统中的低沸点工质气体喷射器限制第二冷凝器的工作压力,从而在低温制冷温度时造成制冷机效率下降,使得喷射式制冷机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以解决冷凝器工作压力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气体喷射器、工质泵、冷凝器、气液分离器以及蒸发器单元,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包括冷凝蒸发器和蒸发器,所述的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还设置有冷凝喷射器,冷凝器的进口与冷凝喷射器的出口相连,冷凝器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相连,气液分离器设置有两个出液口,其中一个与工质泵的进口相连,工质泵的出口为两路,一路与冷凝喷射器的工作流体的进口相连,另一路与发生器的进口相连,发生器的出口与气体喷射器的工作流体的进口相连,气体喷射器的出口与冷凝喷射器的引射流体的进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的另一出液口通过第一节流部件与冷凝蒸发器的进液口相连,冷凝蒸发器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节流部件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蒸发器的回流口与气体喷射器的引射进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冷凝蒸发器的进气口相连,冷凝蒸发器的出气口与蒸发器的回流口汇合后与气体喷射器的引射进口相连。
所述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中的高沸点工质为R245fa、R600a、R142b或RC318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低沸点工质为R290、R1270、R32、R143a、R125或R22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工质泵出口与发生器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
所述的工质泵出口与冷凝喷射器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
所述的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一回热器,工质泵出口和发生器进口之间的工质与气体喷射器出口和冷凝喷射器的引射流体的进口之间的工质通过第一回热器进行换热。
所述的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二回热器,冷凝器(4)出口和气液分离器(6)进口之间的工质与蒸发器的回流口和气体喷射器(2)的引射口之间的工质通过第二回热器(15)进行换热。
所述蒸发单元还包括第三回热器,冷凝蒸发器的出液口处的工质通过第三回热器与蒸发器的回流口处的工质进行换热。
本发明是利用低品位低温热源驱动的,如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而且工质循环泵机械功消耗少,采用冷凝喷射器提高冷凝器的工作压力,为高沸点组分在较高冷却介质温度下冷凝创造条件,可有效降低传统喷射制冷循环所无法实现的制冷温度,可实现-30℃以下低温深度制冷温度。
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节能效果好的优点,较适用于低温热源较为丰富且又需要低温深度制冷的场合,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41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