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重载机车用50CrVA钢弹簧淬火-等温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4178.4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梁益龙;邹志勇;赵飞;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9/02 | 分类号: | C21D9/02;C21D1/18;C21D1/42;C21D1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楠 |
地址: | 55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重载 机车 50 crva 弹簧 淬火 等温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重载机车用50CrVA钢弹簧淬火-等温热处理工艺,属于金属热处理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重载机车及传统机车用弹簧是机车上十分重要的机械零件,起着减震、贮能、联接 、支撑等各种作用。机车弹簧是在周期性的弯曲和扭转等交变应力下工作,经受拉、压、扭 转、冲击等动负荷的条件,有时还要承受极高的短时突加载荷,因此要求弹簧钢必须具有较 高的疲劳强度、高的抗拉强度和屈强比、足够的塑性和韧性以及良好的表面质量、在热状态 下容易卷制成形、较好的淬透性等。目前高速机车转向架弹簧制品主要采用50CrVA(50CrV4 德国钢号)、51CrMoV4(德国钢号)等弹簧钢。主要工艺普遍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棒材-卷制 成型-调整弹簧尺寸-预冷淬火-回火的热加工工艺。这种工艺加热时间短,脱碳少,卷簧机 卷制,尺寸精度高。但由于弹簧钢含碳量都较高,直接淬火过程获得全部的马氏体,易于出 现淬火裂纹和微裂纹,回火后的韧塑性较低,导致弹簧疲劳寿命不高。目前为解决这些问题 ,有人采用300℃以上温度等温淬火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以下贝氏体为主加部分马氏体组成 的复相组织来提高弹簧的韧性。经等温淬火处理后,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与普通淬火回火 状态相比,具有高的韧性,小的缺口敏感性,但是屈服极限和疲劳强度约有降低。同时对高 速重载机车弹簧料径尺寸较大,等温淬火淬透性不够因此难以用于尺寸较大的弹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同尺寸条件下获得均匀的复相组织并且强韧性高的 高速重载机车用50CrVA钢弹簧淬火-等温热处理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高速重载机车用50CrVA钢弹簧淬火-等温热处理工 艺为,将直径≤50mm的50CrVA钢圆棒材磨光后,感应加热到960℃~1060℃,然后将该圆棒 材卷制成弹簧,将卷制成的弹簧冷却到840℃~920℃之间后,放入到低于Ms点以下即温度在 120℃~250℃温度之间的恒温淬火油槽内保持10~80秒的时间,再将弹簧迅速放入高于Ms点 以上即温度在280℃~360℃之间的等温盐液体(NaNO3+KNO3)介质中等温100秒~1000秒的 时间后在水或油冷却,最后在250℃~430℃之间温度进行回火60~120分钟的处理即成。
将卷制好的弹簧冷却到840℃~920℃后放入低于Ms点以下温度即在120℃~250℃之间的 恒温淬火油槽内保持10~80秒的时间后迅速将其转入高于Ms点以上即温度在280℃~360℃之 间的等温盐液体(NaNO3+KNO3)介质中保持100秒~1000秒的时间后在水或油中冷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先在低于马氏体点Ms温度进行淬火,并保持一段 时间以获得足够的马氏体量,然后再在高于Ms点以上温度等温获得大量的下贝氏体和其他过 渡形态的贝氏体,通过回火,残留奥氏体小于3%。实现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形态、数量及 其亚组织尺寸的控制,减小了变形和淬裂倾向。再通过中温回火消除淬火应力从而显著提高 弹簧制品的强韧性和弹性极限。本发明的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马氏体量和性质及 其贝氏体亚组织尺寸,具有在大尺寸条件下获得均匀的复相组织、强韧性高等优点。
下面是本发明制作的50CrVA钢弹簧与传统工艺制作的50CrVA钢弹簧对比数据:
50CrVA钢弹簧传统工艺:840癈淬火 410℃回火
sb(MPa)ss(MPa)d5(%)y(%) Ak(J)
1560 1310 8 25 22
本发明的50CrVA钢弹簧淬火柕任鹿ひ眨?840癈加热-200℃淬火10秒 枛320℃等温 300秒?80℃回火90分钟
sb(MPa)ss(MPa)d5(%)y(%) Ak(J)
1760 1510 15 49 32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制作出的制品具有抗疲劳 强度高、抗拉强度和屈强比高、强韧性高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41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