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5145.1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9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甫;陈克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26;H01R13/40;H01R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该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第M350121号揭示了一种测试用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导电端子夹设在上、下壳体之间。上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弹性件。第一端子包括位于一端的第一接触部及位于另一端的对接部,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及夹持部。弹性件位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第一端子的对接部沿垂直方向延伸且与第二端子的夹持部相配合,且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在垂直方向上偏离设置,从而可电性连接导电片存在一定偏移的芯片模块和电路板。
然而,上述现有电连接器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下端子不易排插,组装较为复杂;其次,需要弹性件来提供下端子所需弹力,成本较高;再次,还需要将绝缘本体分为上、下壳体,以便于组装整个导电端子,故,整个电连接器组装复杂,成本较高。
鉴于上述状况,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端子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若干端子收容槽,该等导电端子分别收容在相应端子收容槽内,每个导电端子又包括上端子和下端子,上端子包括上固持部、下端子包括下固持部,上、下固持部设有相互扣持配合的扣合部以将上、下端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为两件式,可分别从绝缘本体同侧组装,且上、下端子相互扣持配合的扣合部扣持连接在一起,可达到良好的电性连接,故,成本较低且电性连接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仅示出一个导电端子及一个端子收容槽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一个导电端子及一个端子收容槽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一个导电端子及一个端子收容槽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图2所示一个导电端子及一个端子收容槽的分解图。
图6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100主要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及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1内的导电端子2。
重点参考图3至图5,绝缘本体1包括与芯片模块(未图示)相对的上表面12及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相对的下表面13,端子收容槽11贯穿上表面12及下表面13。端子收容槽1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电端子2的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
下面请参考图3-5,导电端子2为两件式,其包括收容在端子收容槽11内的上端子21及下端子22。其中,上端子21包括沿端子收容槽11延伸方向延伸的上固持部211、自上固持部211向上竖直延伸的上料带连接部212、自上料带连接部212一侧向上延伸而成的上弹性臂215。上固持部211呈平板状,其两侧设有若干倒刺2111,从而将上固持部211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1的第一卡槽14内。上弹性臂215与上料带连接部212大致呈一钝角,其顶端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12的弧状接触部2151,以与芯片模块(未图示)的导电片相抵接。下端子22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下固持部221、自下固持部221末端向下延伸的下弹性臂222。下固持部221亦呈平板状,其两侧设有若干倒刺2211,从而将下固持部221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1的第二卡槽15内,下固持部221末端还向下竖直延伸有位于下弹性臂222两侧的下料带连接部224。下弹性臂222大致呈“C”型,其末端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3的弧状接触部2221,以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导电片相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弹性臂222大致呈“C”型口朝向第二卡槽15。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下弹性臂222大致呈“C”型口朝向与第一实施例相反。上、下固持部211、221设有相互扣持配合的扣合部213以将上、下端子21、23电性连接。扣合部213为设于上固持部211的若干凹孔2132与设于下固持部221的凸起2131。上、下端子211通过前述凸起2131及凹孔2132扣持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上固持部211可设有凹孔,下固持部221可设有凸起,凸起与凹孔的数量也可任意选择。
本实施方式中,上端子21的弹性承接部214大致呈倒弯钩状,下端子22的弹性抵接部223大致呈正弯钩状,上固持部211与下固持部221相互平行且延竖直方向延伸。图示中仅示了一个端子收容槽11及组装在端子收容槽11内的一个导电端子2,实际上电连接器100包括若干端子收容槽11及若干导电端子2。组装时,若干下端子22通过下料带连接部224共同连接在另一料带上,由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3所对应一侧植入端子收容槽11内,此时下端子22的下固持部221卡持在第二卡槽15内;若干上端子21通过上料带连接部212共同连接在一料带上,由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12所对应一侧植入端子收容槽11内,此时,上端子21的上固持部211卡持在第一卡槽14内,且上、下端子21、22通过设于上固持部211的凸起2131和设于上固持部221的凹孔2132相互扣持在一起,从而形成良好电性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51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故障内窥镜诊断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