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体积砼降温抗裂运用薄壁波纹管循环水系统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5493.9 | 申请日: | 200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保;夏斌;王晓冬;施旭光;彭双阳;周怀春;叶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伯硕 |
地址: | 523008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降温 运用 薄壁 波纹管 循环 水系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体积砼降温抗裂运用薄壁波纹管循环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工程都很普遍的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抗裂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于施工现场。但如何有效地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降温抗裂,确保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了有效地控制由温度应力所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通常采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埋设循环水管的方式控制温度收缩应力,从而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申请号为200710094589.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温控自动补水及循环热水砼养护方法”,这种节能型温控自动补水及循环热水砼养护方法采用的降温抗裂措施是在混凝土内部埋设薄钢循环水管、用循环水对大体积砼进行降温抗裂。采用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钢管用量大,因而其搬运与连接费工费时,在钢管转弯处及接长处要使用弯头和接头进行连接,采用弯头和接头连接需要在钢管端头、弯头和接头上车丝,下料需切割,操作繁杂;钢管连接还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则焊接量大,费工费电,接头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时间较长,施工成本高,且钢管导热性能一般,导致大体积砼降温抗裂效果不显著,使大体积砼降温抗裂的大量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方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降温抗裂措施的有效实施,人们迫切希望降温抗裂效果显著而且成本较低的一种大体积砼降温抗裂运用薄壁波纹管循环水系统的施工方法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病,满足人们的迫切愿望,提供一种大体积砼降温抗裂运用薄壁波纹管循环水系统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对大体积砼降温抗裂效果相当显著,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施工便捷、迅速,在波纹管接长处连接便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体积砼降温抗裂运用薄壁波纹管循环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循环水管材料:选择波纹管作为布设循环水管的管道材料;
(2)、布设循环水管系统:在钢筋笼绑扎过程中开始安装波纹管,采用螺旋式或层叠式管线排布方式将波纹管固定在钢筋笼上,波纹管依据大体积砼的结构形式排布,层与层之间的间距为500mm~2000mm,每一层管与管之间的间距也为500mm~2000mm,在波纹管接长处用连接套管接长,在大体积砼上部位置设计一根以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波纹管相连;
(3)、布置测温点:预埋测温线与测温管,测温线按8~12平方米埋设一组,每组三根,分上、中、下三层布置,上、下层分别距离大体积砼上、下表面1~1.5米,中间层的一根居中布置;
(4)、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应对循环水管道进行通水试验,以确定没有漏水及堵管的现象发生方可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时要防止混凝土及毛石直接落到波纹管上,振动棒也不能碰到波纹管;采用振动棒“赶”混凝土过去的方式对波纹管附近进行浇注,但不能在一个点振捣过久,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5)、养护:养护时间为7~14天;在浇完混凝土8个小时后开始表面蓄水、养护、测温、降温工作;在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大于25℃时开始通水降温,利用出水管流出的部分热水流经大体积砼表面,对其进行养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5)完成后,如设计有要求,可将循环水管内的水排干净后进行波纹管孔道灌浆封闭工作。
在上述步骤(1)中,波纹管小圆截面的内直径为30mm~100mm,所述波纹管可以是薄壁铁皮波纹管或其它材质的薄壁波纹管。
在上述步骤(2)中,在钢筋笼上焊接用于固定波纹管的钢筋弯头;在波纹管转弯处及用连接套管接长处采用塑料胶带或防水胶带进行缠绕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54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装置
- 下一篇:线路板与线路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