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液晶显示器动态对比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5810.7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0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蒋宇;钟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 捷 |
地址: | 350301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液晶显示器 动态 对比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液晶显示器动态对比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微机用户为广告效应,对液晶显示器动态对比度(动态对比度=白画面亮度/黑画面 亮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动态对比度并非Panel本身的技术规格,而是作为显示器这个整机 存在的技术参数。
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显示器内部的MCU【MCU(Micro Controller Unit)中文名称为多点 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识别外部 的输入信号来控制panel背光灯的亮暗(例如:输入是白画面时,MCU控制背光为最亮;输入 是黑画面时,MCU控制背光为最暗;其它画面计算白和黑的比例微调背光灯)。白画面亮度 受panel本身最大亮度规格的限制,没有再提升的空间,但是黑画面最小亮度可以无限接近0 ,于是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动态对比度,会将黑画面的最小亮度无限接近0,即在黑画面时, 控制背光为最暗,但背光的亮度由Power提供的灯管电流控制,panel有最小电流规格,如果 电流太小背光灯管工作不稳定,会有画闪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同时Power可能会因为电 流太小而进入保护机制,会使背光无法再亮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液晶显示器动态对比度的方法,该方法提高液晶显 示器动态对比度的同时,有利于保证液晶显示器画面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高液晶显示器动态对比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由显卡输出画面;
b、画面信号通过接口输入到显示器;
c、显示器开启DCR功能;
其特征在于:
d、经液晶显示器MCU判断输入显示器的画面是否为全黑画面;
若不是全黑画面,则由MCU计算显示器画面的灰度,调节背光亮度;
若为全黑画面,并持续一定时长,则由MCU控制关闭背景灯,该时长为10秒-18 秒。
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全黑画面,并持续一定时长时,由MCU控制关闭背景灯,从而提 高动态对比度的同时,又不会因电流太小背光灯管工作不稳定等现象的产生,影响画面显示 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图中虚线框内为本发明技术)
注1、MCU(Micro Controller Unit)中文名称为多点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 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指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其发展 ,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 算机
DCR丽比技术(Dynamic Contrast Ratio),专门的对比度优化技术,自动判断画面整 体亮度,通过减弱较暗区域亮度,有效地对不同色阶层次精准还原,使画面细节更清晰,层次 更分明。
LED背景灯为发光二极管。
CCFL背景灯为冷阴极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高液晶显示器动态对比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由显卡输出画面;
b、画面信号通过接口输入到显示器;
c、显示器开启DCR功能;
接着液晶显示器MCU判断输入显示器的画面是否为全黑画面;
若不是全黑画面,则由MCU计算显示器画面的灰度,调节背光亮度;
若为全黑画面,并持续一定时长,则由MCU控制关闭背景灯,该时长为10秒-18 秒,最好是15秒。
当LCD面板背光为LED发光二极管时,MCU输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到液晶面板LED背 光电源板,或者MCU输出关断信号给液晶面板LED背光电源板,使LED电流为0,LED背光即关 闭。
当LCD面板为冷阴极灯管CCFL时,MCU输出关断信号给升压电源板,即升压电源板没有 电流输出到CCFL,CCFL的电流为0,冷阴极灯管CCFL处于关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58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