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篮球投篮训练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7081.9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8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勇斌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 冬 |
地址: | 425000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篮球 投篮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篮球投篮训练器材,特别涉及一种能纠正投篮手型和投篮发力方向,规范投篮动作的篮球投篮训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爱好篮球运动的人很多,篮球投球动作差别也很大,特别是业余的篮球运动爱好者,投篮动作千奇百怪,错误动作层出不穷。最常见的就是发力方向和把握球的重心不固定,从而使投出的球不是左偏就是右偏,从而投篮投不进。
影响投球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投球的方向,二是力度的大小。篮球本身的形状是球体,一些业余篮球爱好者在投球时很难将球的重心控制在手中的正确位置,也就把握不好球的重心,投篮时球的重心不能控制到正确的一点或一个小的范围,也就是俗称的“投球手型不稳定”,自然准确率就低。此外,一部分业余篮球爱好者投球的手指手腕是往外拨,球投出后手指指向旁边,球不是后旋,是侧后旋,也就是发力的方向把握不准。如果先能把握好投球的方向,使每一次投出的球方向正确,不偏左也不偏右,然后再练习和把握发力的大小,就能快速的提高传球准确度和投篮命中率。
标准篮球是这样的:①球是圆形的,为认可的暗橙色;②外壳用皮、橡胶或合成物质制成;③圆周不得小于0.749米,不得大于0.780米;④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⑤充气后,使球从1.80米的高度(从球的底部量起)落到球场的地面上,反弹起来的高度不得低于1.20米,也不得高于1.40米(从球的顶部量起);⑥球面的接缝或槽的宽度不得超过0.00635米。
现有的篮球投掷训练器均是通过在篮球表面以沟槽、接缝、颜色等标记来给予使用者一个即时的视觉反馈,帮助判断其投掷方向是否正确,这需要在投出球后观察球的飞行情况,这可能让使用者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眼睛盯着球看。投篮时正确的做法是双眼观察篮筐,这样才能判断出篮筐的距离,并结合手上发力的感觉来判断投篮的力度是大了还是小了,凭借球上的沟槽、接缝、颜色对球进行观察和判断只能是在球和篮筐很近的时候,观察时间不够很难准确判断清楚,往往达不到好的训练效果。
投球前掌指应固定着球,投球时有的人习惯用两根手指,有的人习惯用三根手指,理论上说只要是发力方向正确就是对的。持球投篮时五指自然张开,大拇指及小拇指稳定持球,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发力,其中中指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篮球不便于观察及纠正使用者手型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纠正使用者手型的篮球投篮训练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篮球投篮训练器,训练器本体为具有回转中心线的回转体,所述训练器本体的一部分表面为由一段圆弧绕所述回转中心线回转360°而形成的回转面,所述圆弧的圆心在所述回转中心线上,所述圆弧的半径等于标准篮球半径,所述圆心为训练器本体的重心,所述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θ大小为15°≤θ≤160°。
所述训练器本体的另一部分表面为沿所述回转中心线间隔、对称设置且与所述回转面相交的两个观察面。
所述两个观察面为平面、环面、锥面或锥台面。
所述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θ大小为15°≤θ≤120°。
所述训练器本体重量范围为200g~1000g。
所述训练器本体为一体成型的均质体。
所述训练器本体由壳和填充物组成。
所述壳的材料为皮、橡胶或合成物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特别设计的训练器本体形状,模拟了篮球的表面形态,但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投球发力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进行训练,提高使用者的投掷手感,对使用者的投球手型进行纠正,另一方面相对于篮球更易于握持和观察,尤其适用于初学者的投篮训练,也适用于专业篮球运动员的针对性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篮球投篮训练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篮球投篮训练器的立体图。
图5~图7是本发明篮球投篮训练器为对称形状的三个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篮球投篮训练器为不对称形状的一个实施例。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图10是图8的右视图。
图中标记为,1-训练器本体,2-回转中心线,3-对称面,4-重心,10-圆弧,θ-圆心角,11-回转面,12-观察面,13-观察面,1a-壳,1b-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勇斌,未经蒋勇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70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具有应力消除层的传感器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存储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