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分层注入水嘴孔径的检测方法及水嘴调节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7424.1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2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林涛;王文青;陆松;田昆;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E21B43/2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浩宇 |
地址: | 563124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分层 注入 孔径 检测 方法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井下分层注入水嘴孔径的检测方法及一种水嘴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二次、三次采油工艺”是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之一,它要求向油层中注水或注入聚合物,用水或带聚合物的液体驱赶原油,提高原油的产量。同时,为了控制地下各层的注入量,需要用仪器来自动控制并调节各层的注入量。目前,油田已有的仪器都已实现调节和控制的功能。然而,地质部门关心的各层水嘴孔径的大小均无法检测,只是简单的从电机转动的时间方面来估算,很不准确,而且油田一年要调节几次,下次调节时基本上就不知道水嘴孔径的大小,给地质分析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分层注入水嘴孔径的检测方法,同时提供一种水嘴调节机构;使得井下流量边测边调的仪器变得完整,这对于油田的注入工艺提供井下分析的重要参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井下分层注入水嘴孔径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在水嘴调节机构上安装可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调节螺杆,在调节仪器上安装可压缩的检测机构;检测时将调节螺杆的螺杆头顶住可压缩的检测机构;旋转调节螺杆,使水嘴孔径大小分别达到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在调节螺杆的旋转过程中,调节螺杆的螺杆头不断压紧检测机构,通过测量水嘴孔径达到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时螺杆头对检测机构的压缩量即可计算出螺杆头的位移量,该位移量即为水嘴孔径的大小值。
一种水嘴调节机构。包括水嘴调节机构本体和水嘴,在水嘴调节机构本体中装有调节螺杆;该调节螺杆的螺杆头伸出机体外,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水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1)、可轻松、方便的检测井下分层注入水嘴的孔径大小,不管经过多长时间,也不管以前的状态,只要调节仪器与水嘴调节机构上一对接上,即可知道当前的水嘴孔径大小,检测方便、快捷;
2)、水嘴孔径的检测准确度高,运用本发明的方法检测水嘴孔径的误差小、精度高。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井下孔径大小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嘴孔径达到最大位置时水嘴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嘴孔径达到最小位置时水嘴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是在水嘴调节机构上安装可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调节螺杆,在调节仪器上安装可压缩的检测机构;检测时调节螺杆的螺杆头顶住可压缩的检测机构,旋转调节螺杆,使水嘴孔径大小分别达到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在调节螺杆的旋转过程中,调节螺杆的螺杆头不断压紧检测机构,通过测量水嘴孔径达到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时螺杆头对检测机构的压缩量计算出螺杆头的位移量,该位移量即为水嘴孔径的大小值。
为实现对水嘴孔径大小的检测,本发明通过以下两部分进行组合设计:(1)对水嘴调节机构进行改进设计;(2)在调节仪器上增加位移量检测的设计。其检测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1)设计新型的水嘴调节机构:如图1、图2所示,该水嘴调节机构的构成包括水嘴调节机构本体1和水嘴2,在水嘴调节机构本体1中装有调节螺杆3,调节螺杆3的螺杆头4伸出机体1外,调节螺杆3的另一端连接水嘴2。该新型的水嘴调节机构的功能是随着调节螺杆3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螺杆头4的长度L会发生变化,同时水嘴孔径也会随之变化。在水嘴孔径处于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时,设计有可靠的限位机构。
2)在调节仪器上增加位移量检测功能的设计:在调节仪器的调节臂上设计可压缩的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可以把压缩量传递到仪器里的采集系统,并转换成位移量。当调节仪器的调节臂与新型的水嘴调节机构对接上之后,水嘴调节机构的螺杆头顶住调节臂里可压缩的检测机构,此时,仪器里的检测系统即可检测出该压缩量,并计算成螺杆头的位移量,由此可以计算出水嘴孔径的大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7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