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7682.X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3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9/00 | 分类号: | G03B29/00;H04M1/02;G02F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相机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相机模组在各种用途的摄像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机模组与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摄像机、电脑等的结合,更是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快门(英文名称为:Shutter)是相机模组上控制感光部件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快门可分为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两种。当曝光时间较短时,使用电子快门会使物体发生扭曲变形。所以现在较多使用机械快门,但机械快门往往需要马达、杠杆,弹簧等复杂、精密的机械结构设计,其价格昂贵,并会导致相机模组的体积增大。
通常将相机模组整合到便携式电子装置中时,其结构是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其它结构完全分开的。故快门的复杂结构会导致相机模组的体积增大,进而直接影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微型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结构简单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主体部;一设置于该主体部上的相机模组,该相机模组包括一镜筒及一镜座,该镜筒收容有至少一镜片,该镜座收容有一影像感测器;与该主体部配合的盖体,该盖体具有一个窗口;及一设置于该窗口上的液晶光开关装置,用于根据外加电压改变该液晶光开关装置的开关状态,从而控制光线能否进入该相机模组,实现快门的功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相机模组通过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盖体上的液晶光开关装置来实现快门的功能,可以使该相机模组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得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图。
图3是图2中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沿II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液晶光开关装置与一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100。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主体部110,与该主体部110配合的盖体120,一设置于该主体部110上的相机模组130,及一与该相机模组130相对,且设置于盖体120上的液晶光开关装置140。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可以为手机、MP3、笔记本电脑、或个人数位助理(PDA)。在本实施例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为手机。
该主体部110包括一主控制电路板112,该主控制电路板112用于控制整个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运作,实现其各种功能。
该盖体120具有一个窗口122,外部光线通过该窗口122可进入该相机模组130。该液晶光开关装置140嵌入该窗口122中并固定,例如可以通过粘胶将液晶光开关装置140粘接于该窗口122的内侧壁上。该液晶光开关装置140可同时阻挡灰尘进入到与之相对的相机模组130中。
该相机模组130包括一镜筒132及一镜座134。该镜筒132内收容有一镜片136。该镜座134内收容有一影像感测器138。该影像感测器138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感测器,也可以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感测器。
该液晶光开关装置140用于控制光线是否进入该相机模组130。该液晶光开关装置140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一第一偏振片141、第一透光电极142、一液晶层143、一第二透光电极144及一第二偏振片145。该第二偏振片145与该相机模组130相对。该第一透光电极142及第二透光电极144与一控制电路150连接。该第一透光电极142及第二透光电极144一般通过在一个透光玻璃表面上镀一层透光导电薄膜形成。该导电薄膜为一种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膜层。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偏振片141和第二偏振片145的偏光方向互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液晶层143中的液晶材料为扭曲向列相(Twisted Nematic,TN)液晶。
该控制电路150包括一电源152及一开关154。该电源152为该第一透光电极142及第二透光电极144提供电压并使其之间形成电场。该开关154用于控制是否施加电压给第一透光电极142及第二透光电极1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7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