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接漏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7719.9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明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雨湖区创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左祝安 |
地址: | 411104湖南省湘潭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接漏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方面的防水处理接漏器。
背景技术
本人发明的并于2006年3月31日申请专利的防水接漏器(专利号:ZL200620050485.6,公告号:CN2863923),它是由上承插套、弧形接漏盆和下承插套整体构成防水接漏器,上承插套上端有环状水平集水槽,上承插套的内壁有凹形垂直导水槽连通上承插套下端的出水孔,在上承插套下部套壁外与下承插套上端处有弧形接漏盆,弧形接漏盆的盆壁外周盆缘有止水环和环状约束带。它使用后基本达到了较好的防水接漏效果,这项技术进入市场后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但在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当穿过楼板的排水管道外缘的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纹时,污水通过裂纹渗入防水接漏器环状水平积水槽流入凹形垂直导水槽或通过纤维漏网再进入出水孔流入排水管内。但是,由于有时楼板裂纹是断续形,且裂纹宽度不一,有宽有窄,导致渗水速度较慢,甚至出现个别导水不畅通的现象。同时,在浇灌楼板混凝土的同时将防水接漏器预埋于混凝土内,由于没有采用有效的方法将防水接漏器固定,振捣混凝土时受混凝土的挤压和振动机械的冲击,很容易使防水接漏器严重位移或倾斜,造成排水管安装位置不准确或管道安装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证畅通导水、且方便安装定位和固定的防水接漏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包括上承插套3、弧形接漏盆5和下承插套9构成,弧形接漏盆5与上承插套3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孔15,在上承插套3与下承插套9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出水孔15相配合的环形承接平台,环形承接平台的内侧设置有下承插套反边22。
本发明也可在上承插套3上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导水渗水环,所述导水渗水环由与上承插套3相配合的圆形筒套1和圆形反边2构成,向内反边的圆形反边2设置在圆形筒套1的上端,并与上承插套3上端相配合,圆形筒套1套装在上承插套3的外圆4上,且圆形筒套1下端与弧形接漏盆5相配合。在上承插套3上部设置有凹状接水圆弧6,圆形反边2紧贴凹状接水圆弧6。
本发明也可在下承插套9外壁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圆筒状环形底座体16,环形底座体16的外周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安装固定耳,安装固定耳上设置穿孔18。也可在环形底座体16的外周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安装固定耳。还可在环形底座体16的上端外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7”字状止水环17。所述圆形筒套1和圆形反边2可采用包括纤维、泡沫塑料或海绵材料制成整体。所述环形底座体16、安装固定耳及止水环17可采用包括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是通过在原防水接漏器上增设环形承接平台及下承插套反边,从而更方便管道联接;通过增加一个新的导水渗水环,较好地解决了现有防水接漏器存在渗水速度较慢、甚至出现导水不畅通等技术问题。同时,通过安装一个配套的底座,它能方便地使防水接漏器定位和固定,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制造容易,使用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导水渗水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底座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形筒套,2-圆形反边,3-上承插套,4-外圆,5-弧形接漏盆,6-凹状接水圆弧,7-上排水管,8-下管道,9-下承插套,10-楼板混凝土,11-结触面,12-裂缝,13-环状水平集水槽,14-凹形垂直导水槽,15-出水孔,16-环形底座体,17-止水环,18-穿孔,19-安装标注位置,20-底模板,21-钢钉,22-下承插套反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由包括上承插套3、弧形接漏盆5和下承插套9构成,弧形接漏盆5与上承插套3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孔15,在上承插套3与下承插套9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出水孔15相配合的环形承接平台,环形承接平台的内侧设置有下承插套反边22。通过在原防水接漏器上增设环形承接平台及下承插套反边22,从而使上排水管7和下管道8的联接更方便,参阅图1到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明,未经陈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77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