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8134.9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霖;罗艺;牛瑞芳;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C12N15/06;C12P21/08;C12N5/20;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0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人 bap31 蛋白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抗体的医药配制品,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具体是一 种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背景技术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 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 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库是通过细胞或细胞提取物等混合抗原免疫小鼠,得到针 对不同蛋白的各种单克隆抗体的集合。采用此种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 缺点是一次融合制备抗体的工作量大,后期需要抗原鉴定工作,最初 很难预测产生何种抗体。优点是一次制备能够产生多种蛋白的单克隆 抗体,使得多种蛋白的单抗制备工作一次完成,实现工作程序的高通 量;并且由于采用天然蛋白进行免疫,因此产生的抗体特异性好、质 量高。
目前,肿瘤研究从癌基因/抑癌基因学说进入分子表达谱的新阶段,发 现肿瘤过程中不仅仅是某几个基因发生改变,而是涉及多个信号传导 通路的细胞整体协同变化,因此利用单克隆抗体库技术可以直接发现 发生改变的蛋白分子,同时获得该分子的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达到一 举两得的目的。
B细胞受体相关蛋白31(B-cell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3 1,BAP31)本身是一个内膜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以及构成诸多大型 蛋白复合体的组成成分之一。目前该分子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已知 的功能是作为内质网蛋白分选(protein-sorting)因子,涉及到某些 蛋白的新合成及其质量转归控制(排出、贮留、生存和降解)。该分 子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自身的分子伴侣作用而影响其他分子的功能发挥 ,因此明确该分子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对于诸多细胞生命现象的阐释 及某些肿瘤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研究中用于检测该分子 的表达和分布的重要工具之一即为单克隆抗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人BAP31蛋白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对于诸多细胞生命现象 的阐释及某些肿瘤的形成机制,为细胞生物功能研究、基础医学研究 和临床检测, 提供了一种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特异性识别人BAP31蛋白, 并与BAP31蛋白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其是由保藏号为:CGMCC No. 3271的杂交瘤细胞产生。
所述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DNA序列如 图5所示,所述抗体的的重链可变区DNA序列如图6所示,
所述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所述BAP31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1 。
一种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系采用乳腺癌细胞MCF -7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脏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细胞融合 ,利用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筛选,然后将得到的阳性克隆构建单克隆 抗体库,源自该抗体库的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沉淀 和质谱的方法鉴定其抗原为BAP31;将此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提取RNA, 反转录成cDNA,利用抗体可变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PCR产物测序鉴定 。
一种杂交瘤细胞,所述杂交瘤细胞产生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该杂交瘤细胞的保藏号为CGMCC No.3271。
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医学检测制剂中的应用:
a. 所述抗体在制备免疫组化检测制剂中的应用;
b. 所述抗体在制备免疫荧光检测制剂中的应用;
c. 所述抗体在制备免疫印迹反应检测制剂中的应用;
d. 所述抗体在制备免疫沉淀检测制剂中的应用。
应用抗人BAP3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多种免疫学实验,均获得良好效 果,表明该抗体能够与BAP31蛋白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适用于该分子 的免疫组化(IHC)、免疫荧光(IF)、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以及免疫沉淀(IP)的检测,将本发明应用到细胞生物功能研究、基 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为该分子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地检 测工具。
杂交瘤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
保藏号为:CGMCC No.3271,保藏日期:2009年09月03日,经检测,生 物材料存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8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