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盆栽植株参数测量自动输送线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8612.6 | 申请日: | 200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骆清明;刘谦;陈尚宾;毕坤;杨万能;黄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3/00;B65G47/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盆栽 植株 参数 测量 自动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输送线传送及控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盆栽植株参数测量自动输送线。
背景技术
农作物生长信息的获取和解析是我国农作物现代育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育种的关键技术,对提高了农作物定向选育水平,加快建立现代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新品种高效繁育技术与规模化推广技术体系,推进我国优良品种的产业化进程,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农作物全生育期内各种表型生长信息的测定和量化分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遗传等生命过程的直接表现,是数字农业的直接体现。我国尽快开展农作物表型参数自动化获取和分析平台的研发,可降低现代育种研究成本,减少农作物育种周期,具有很多的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背景前提下,国外已出现了一些成熟的产品,而国内尚无类似此项工作的先例或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为了给盆栽作物育种提供一个高通量、自动化和美观的测量平台,就必须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动传输控制输送线设备。从设备的维护和稳定性考虑本输送线设计主要采用不锈钢滚筒式输送线设计结构,控制采用工业控制常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加以编程实现自动控制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盆栽植株参数测量自动输送线,实现将放盆区的植株自动输送到工作区,工作完毕后再将其自动输送回取盆区,提高盆栽植株参数测量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盆栽植株参数测量自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顺序组成的闭环传输结构,所述第一输送线上安装第一光电开关、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安装第二光电开关、第二升降板,第二输送线用于设置工作区,第二光电开关的位置对应于工作区,第四输送线用于设置放盆区和取盆区,装有盆栽植株的小车放置于所述的四条输送线上运行,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的信号线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还分别连接所述的四条输送线以及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第二光电开关的状态判断小车的运行位置,然后根据设定流程控制四条输送线的启停和第一、第二升降板的升降。
作为优化方案,本发明还包括第三光电开关,第三光电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输送线与第三输送线的衔接处,用于检测小车的运行位置,它的信号线连接控制器。
本发明的控制流程为:启动设备后,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开始运行,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升起,工人在第四输送线的放盆区将盆栽植株放置于小车上,小车由第四输送线运行至第一输送线上。
当小车由第四输送线运行到第一输送线直到第一光电开关处时,第一光电开关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通过第二光电开关状态判断工作区有无小车,若无,则控制第一升降板落下让该小车通过直至工作区;若有,则等待直至工作区小车工作完毕并由第二输送线传输离开工作区后,第一升降板落下让该小车通过。
小车通过第一升降板后,由第一输送线运行至第二输送线上。当小车进入第二输送线上的工作区时,第二光电开关检测到小车,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四条输送线停止运行。等待工作人员在工作区对该小车上的植株参数检测工作,该盆植株参数检测工作在设定的时段内完成。检测时段到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板落下,同时第二输送线和第一输送线开始运行,将工作区小车送出工作区,并将第一输送线上的下一个小车送至工作区。工作区小车通过第二升降板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板升起。
当小车在第二输送线上运行至第三光电开关处时,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开始运行,将小车运行直至第四输送线上的取盆区,工人将该小车取下。在放盆区工人在空的小车中放入新的待测植株,依次不断循环往复。
在盆栽植株参数测量工作中采用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盆栽植株参数测量效率,降低工人搬运盆栽的劳动强度。并且本发明安装、维护方便,运行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输送线上的工作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工作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86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