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耦合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8700.6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余泰成;余盛荣;林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2 | 分类号: | G02B6/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耦合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耦合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数据传输技术已得以广泛应用,例如,采用USB耦合连接器将电脑与打印机连接起来完成打印工作,或将可移动储存盘借助插入式USB耦合连接器插入电脑USB插孔实现数据转移
不同技术标准的USB耦合连接器具有不同数据传输速率。例如,现行USB2.0设备能以480Mbps运行。随着技术的进步,具有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应运而生。
现有的光纤耦合连接器通常包括连接器外壳以及设置在连接器外壳上的聚光透镜,连接器外壳内通常包括用于插入光纤的盲孔。外壳一般采用射出成型制程,但是由于外壳尺寸较小,在射出成型时需考量其射出充填过程对机构强度与光学性能之影响,当熔融状态塑料在充填过程中受到的流动阻力较大时,先行射进模穴内的塑料已渐渐固化而后续的塑料未固化,从而影响光纤耦合连接器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射出成型过程中减小流动阻力的光线耦合连接器。
一种光纤耦合连接器,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透镜,所述外壳具有盲孔,所述盲孔用来收容光纤,所述透镜与所述光纤光学耦合,所述外壳在对应所述盲孔的位置具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一孔的中心轴垂直所述盲孔的中心轴,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位于所述盲孔的两侧且中心轴互相平行并垂直所述盲孔的中心轴,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的孔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光纤耦合连接器的第一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孔和第三孔的孔径,因此可以降低在射出成型过程中的流动阻力,使得熔融的塑料较快进入模穴,保证固化时间相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光纤耦合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光纤耦合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耦合连接器10包括外壳11和透镜12。
外壳11具有一个大致呈方形的主体部110和与主体部110相连的握持部120。主体部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与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均相连的第三表面113和第四表面114,且第三表面113和第四表面114相对设置。
主体部110具有两个平行排列的盲孔115,即盲孔115由第四表面114向第三表面113延伸并终止于靠近第三表面113的位置,盲孔115用来收容光纤。
握持部120由部分第四表面114向远离第三表面113的方向延伸所形成,在光纤耦合连接器10与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相连时,握住握持部120将其插入即可。
透镜12位于第三表面113对应盲孔115的位置,且第三表面113突出设置有接插端116,其用于与电子设备校正对位。
主体部110在对应盲孔115的位置具有第一孔117、第二孔118和第三孔119。其中,第一孔117由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凹陷形成并终止于盲孔115处,第一孔117的中心轴垂直盲孔115的中心轴,其为方形孔;第二孔118和第三孔119由第二表面112向第一表面111凹陷形成,但是并没有与第一孔117连通,第二孔118和第三孔119位于盲孔115的两侧且与盲孔115相通,其为细窄形的长方形孔并且中心轴互相平行且垂直盲孔115的中心轴。另外,第一表面111凹陷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112凹陷区域的面积,即第一孔117的孔径分别大于第二孔118和第三孔119的孔径。
当然,盲孔115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改变,例如,可以为四个、六个、八个等。在每一个盲孔115所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孔117、第二孔118和第三孔119。
当然,第一孔117、第二孔118和第三孔119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其均可以为锥形孔或圆形孔等规则形状。
由于第一孔117的孔径均大于第二孔118和第三孔119的孔径,因此可以降低在射出成型过程中的流动阻力,使得熔融的塑料较快进入模穴,保证固化时间相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于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于本发明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87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短小芽孢杆菌及其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和饲料防霉剂
- 下一篇:一种弹性指甲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