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窗热应力变形的解决方法及其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309206.1 申请日: 2009-11-02
公开(公告)号: CN101705779A 公开(公告)日: 2010-05-12
发明(设计)人: 栗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康纳居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6B3/263 分类号: E06B3/263;E06B3/30
代理公司: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林宝堂
地址: 310012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复合 应力 变形 解决方法 及其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窗热应力变形的解决方法及其结构 。

背景技术

PVC塑料的导热系数约0.14,与木材的0.12~0.3相近,但耐腐蚀性和耐白蚁等虫蛀的性 能是木材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成为制作节能门窗的较理想的材料。

已有技术生产的铝塑复合窗的复合形式是以塑料型材为主,通过滚压铝合金型材方式, 让锯齿状的铝型材燕尾槽咬入到塑料型材体内,两种型材紧密咬合,纵向不能移动,将二者 紧密连接在一起。由于PVC塑料型材与铝合金型材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还由于铝塑复合型 材的使用环境中存在室内、室外温差,这些因素会导致内外两种型材热胀冷缩不均匀,从而 使复合型材发生“热应力变形”;且塑、铝型材的强度极其不匹配,包含三个方面:a.抗风 压强度不匹配;b.使用寿命的不匹配,主要是塑料型材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极容易产 生老化、龟裂、变色、抗冲击强度下降等问题,塑料型材的表面硬度很弱,不耐磕碰,塑料 型材的刚度很差;c.塑料型材之间连接靠的是化学粘接力,铝塑复合后型材之间是无法焊接 的。因为铝合金型材与塑料型材的使用寿命是极不相等的,所以,一旦塑料型材损坏,整个 窗就要报废。

现在普遍使用的铝木复合窗主要有两种:以木材为主体材料的叫“铝包木窗”,成本很 高;以铝合金型材为主体材料的叫“木包铝窗”,取前者的装饰效果而已。两种铝木复合窗 都采用“卡扣”式连接方式,其中用在“铝包木窗”是合理的,因为它的木材粗大,且采用 不太容易变形的松木,而用在“木包铝窗”上就是不合理的,因为它的木材只是一层约一 厘米厚的硬木板,在温度和湿度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变形。

热应力变形是指窗的框材由于温度的作用而发生的纵向弯曲,原因是室内外存在温度差 ,导致框材的内外表面热胀冷缩不均匀,理论上,用任何材料制作的门窗在使用中都不可避 免地要发生“热应力变形”现象,即使是用单一材料制作门窗也不能避免,关键是要看变形 量有多大,是否损坏了门窗的结构,是否影响了门窗的使用性能。由于复合型材大都是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材质特性差异很大的材料紧密连接而成,变形量很大,热应力变形现象就严 重。

例如:假定夜间室内外温度都是25度,室内外的铝型材和中间的隔热条PA的长度都是4 米,夏天中午太阳直射时,室外铝型材表面温度将达到65度,室内铝型材在空调的作用下平 均温度大约是30度,中间隔热条PA的平均温度大约是40度,根据热胀冷缩计算公式:Δ S=L*(T2-T1)*§,其中ΔS是材料长度的绝对变化量;L是物体原来的长度;T2是变化后的温 度;T1是起始温度;§是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那么,ΔS(PA) =4m*(40-25)*0.0000235=0.00141m,就是1.41毫米;ΔS(外铝) =4m*(65-25)*0.000023=0.00368m,也就是3.68毫米;ΔS(内铝) =4m*(30-25)*0.000023=0.00046m,也就是0.46毫米;3.68-1.41=2.27毫米, 3.68-0.46=3.22毫米。由于是采用“滚压复合”,锯齿状的铝型材燕尾槽咬入到隔热条体内 ,三种型材紧密咬合,纵向不能移动,这时室外铝型材“热胀”出的长度只有以使自己弯曲 成外圆来消化了,所以,复合型材就会向室内弯曲。

如果门窗安装时采用弹性连法,后果只能是门窗的气密性降低;如果门窗安装时采用传 统的直接抹水泥砂浆的硬固定连接法,轻则影响扇的开关,重则发生玻璃开裂,墙体也可能 被顶裂缝。

采用已有技术制作铝塑复合窗,室内塑料型材的净伸长量ΔS(塑) =4m*(30-25)*0.000087=0.00174m,就是1.74毫米,3.68-1.74=1.94毫米,虽然变形量小于断 桥铝型材,但由于采用同样的滚压复合方式,铝、塑型材之间纵向不能移动,仍然会产生“ 热应力变形”现象;如果不是复合型材,则室内ΔS(铝)≈ 4m*(55-25)*0.000023=0.00276m,3.68-2.76=0.92毫米,弯曲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康纳居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康纳居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9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