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优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309565.7 申请日: 2009-11-12
公开(公告)号: CN101698534B 公开(公告)日: 2010-04-28
发明(设计)人: 蔡伟民;王志平;蔡俊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02F3/12;C12N1/16;C12N1/14;C12R1/465;C12R1/77;C12R1/685;C12R1/80;C12R1/645;C12R1/72;C12R1/73;C12R1/74;C12R1/78;C12R1
代理公司: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颗粒 污泥 稳定性 优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氮磷污染是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尤以氨氮污染为重:在人口密集的淮河、长江流域分别成为了排名第1和第2的污染指标;而在广受关注的太湖和滇池中,尽管多数湖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已属于III类水,但由于氮磷污染严重超标,总体水质仍属于V类甚至是劣V类。氨氮污染促发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孳生,水体内溶解氧浓度降低,藻毒素浓度升高,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乃至发生腐败发臭的情况,甚至使整个水体丧失应有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进入到天然水体的氨氮容易被细菌氧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也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下降,危害水体生态环境;而饮用水中高浓度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则会引发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亚硝胺型癌。因此,污水的三级处理,特别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污水脱氮已成为控制和改善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现状的关键,而开发经济高效的脱氮工艺则是达成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

由于现有的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存在工艺繁琐、处理效能低下、运行维护复杂等诸多缺点,而世界各国面临的富营养化污染却日趋严峻,研究人员为此进行了诸多努力并成功开发出了诸如SHARON、CANON、ANAMMOX等的新型脱氮工艺。但这些工艺均仅有效于氨氮污染物的净化,也即均需在前期完成废水中有机质的脱除,从而造成工艺繁琐、占地广、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高等不利局面。近些年来提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由于SBR运行周期内营养及溶解氧等参数变化较大,特别是颗粒污泥内不同位点上的微生物受传质影响而面临不同的营养及溶解氧环境,因此具有可同时脱氮除碳的能力。然而,该项工艺受困于其作用主体标醚蹩帕N勰?培养驯化周期较长、运行稳定性尚不尽人意)而仍未能在实际应用中得以推广。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李晓明等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2009,100:64-67)上发表的Enhanced aerobic sludge granulation in sequencingbatch reactor by Mg2+ augmentation(通过添加镁离子强化序批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提到向序批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内添加10mg/L的镁离子可以加快污泥颗粒化进程,但却未能有效改善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中国申请号为200610069502.5的专利申请中记载了通过向序批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内定期投加30mg/L的稀土元素溶液促进颗粒污泥形成的方法,同样未提及对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优化方法,通过向序批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内投加功能性丝状真菌菌群,可以缩短颗粒污泥形成所需的时间,且能大幅提高系统内污泥的浓度、密度、沉降速率及代谢活性,工艺简化的同时使得出水水质明显提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第一步,将丝状酵母、霉菌及放线菌分别采用麦芽汁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及察氏培养基培养构建为功能性丝状真菌菌群,具体步骤包括:先在2835℃的振荡培养箱中以100-200rpm的振荡速率培养24h至菌液浓度总合达到109个/L;然后按5-8∶1-3∶1-2体积比混配,制成功能性丝状真菌菌群。

所述的丝状酵母为丝状酵母的异常汉逊酵母异常变种、热带假丝酵母、皮状丝孢酵母、解脂假丝酵母、法氏假丝酵母或链状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霉菌为桔青霉菌、黑曲霉菌或尖孢镰刀霉菌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放线菌为解纤维素链霉菌。

所述的麦芽汁培养基为未加啤酒花的发酵啤酒原料经稀释至12brix;

所述的察氏培养基的组分及其含量为:蔗糖30g/L、NaNO3 2g/L、K2HPO4 1g/L、MgSO4·7H2O 0.5g/L、KCl 0.5g/L以及FeSO4·7H2O 0.1g/L,该察氏培养基的pH为7.0~7.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9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