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抗肿瘤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10378.0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3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毛振民;刘增路;范柏林;唐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37 | 分类号: | A61K31/437;A61K31/454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肿瘤 药物 | ||
本发明是由专利申请号:200810033294.2,专利申请名称:用于抗肿瘤的药物,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申请日:2008年1月31日的专利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化合物,具体是一种用于抗肿瘤的药物。
背景技术
沙利度胺(thalidomide)是一种谷氨酸衍生物,有如下六个生物活性:(1)抗恶病质效应。(2)抗肿瘤的启动效应。(3)抗血管生成的效应即抑制血管内皮生长效应。(4)抗细胞侵蚀效应。(5)抗病毒效应。(6)低血糖效应。沙利度胺是一种多靶向的药物,它可以作用于雄性激素受体(AR)、脱氧胸腺嘧啶苷磷酸化霉(TP)/血小板导出的内皮细胞增长因子(PD-ECGF)、二肽肽霉IV(DPP-IV)、嘌呤霉素氨基肽霉(PSA)及α-葡萄糖苷霉。沙利度胺于2003年12月被澳大利亚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但沙利度胺有便秘、皮疹、周围神经病变、致畸等副作用。许多国家大公司正在研制沙利度胺类似物,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降低其毒副作用。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Bull.Chem.Soc.Jpn.1989,62,1205上刊登的“Magnesium Ion Assisted Highly Regio-and Chemoselective Reduction of5H-Pyrrolo[3,4-b]pyridine-5,7(6H)-diones with Sodium Borohydride.A ConvenientSynthesis of 6,7-Dihydro-7-hydroxy-5H-pyrrolo[3,4-b]pyridine-5-ones.”(以镁离子协助硼氢化钠位置和化学选择性还原5H-吡咯并[3,4-b]吡啶-5,7(6H)-二酮:一种简便合成6,7-二氢-7羟基-5H-吡咯并[3,4-b]吡啶-5-酮),该文中提到以硼氢化钠和高氯酸镁选择性还原邻二甲酰亚胺得到7-位羟基内酰亚胺化合物,文中并未给出本发明提到的化合物5-羟基-6乙基-5,6-二氢-吡咯并[3,4-b]吡啶-7-酮、5-羟基-6-异丙基-5,6-二氢-吡咯并[3,4-b]吡啶-7-酮的谱图数据。
Synth.Commun.2006,36,435上刊登的“Efficient Synthesis of Ary Hydroxylactamsby Reducing Imides with Activated Zinc Dust.”(通过活化锌粉还原二酰亚胺有效合成芳香羟基内酰亚胺),该文中提到以活化锌粉选择性还原邻二甲酰亚胺得到7-位羟基内酰亚胺化合物,文中并未给出本发明提到的化合物3-(5-羟基-7-酮-5,7-二氢-吡咯并[3,4-b]吡啶)-哌啶-2,6-二酮的谱图数据。由于沙利度胺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及该药的溶解度差,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出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类用于抗肿瘤的药物,使其解决现有技术中抗癌药物有较强毒性、及耐药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用于抗肿瘤的药物包括三个系列四大类化合物即:(1)2-取代-3-羟基-2,3-二氢-异吲哚-1-酮I,(2)6-取代-5-羟基-5,6-二氢吡咯并[3,4-b]吡啶-7-酮II,(3)6-取代-5,6-二氢吡咯并[3,4-b]吡啶-7-酮III,(4)6-取代-5,6-二氢吡咯并[3,4-d]嘧啶-7酮IV,其结构通式分别如下:
化合物I结构通式:
其中:R1、R2、R3和R4基,表示H,烃基,烷氧基,酯基,芳基,芳氧基,苄基,CF3,OH,N3,NH2,NO2,CN,NHCOR1′,NR2′R3′,F,Cl,Br中的一种;N-R5表示N-H,N-烃基,N-芳基,N-苄基,N-杂环化合物,氨基酸及其氨基酸酯中的一种,优选的化合物见表-1。
化合物II结构通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0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板固定架
- 下一篇:一种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