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10409.2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1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阮韶铭;林镇辉;阮榆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海市奈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2 | 分类号: | C08L63/02;C08G59/68;C08G59/50;C08F283/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环氧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树脂之制备方式,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式。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具有高强度,防水性,而且使用方便,因此广泛地应用在复合材料、粘接剂、涂料、建筑材料等领域。但高粘性之环氧树脂必须加入溶剂或稀释剂以便于加工,溶剂或稀释剂为对人体有害之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可能释出,危害施工者或使用者之身体健康,近年来各产业开始重视无溶剂和水性环氧树脂。无溶剂环氧树脂往往必须加入活性稀释剂以降低其粘度,但某些活性稀释剂具有挥发性,其具有与溶剂一样甚至更严重之危害性。因此,为了解决溶剂及其它有机挥发物的问题,以水为溶剂之环氧树脂得以发展。
目前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技术主要有外加乳化剂法、相反转法和化学改性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式,其硬化系统及其相转移催化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包括以下组分:
通用级或特用级双酚A环氧树脂 100份
水溶性自由基引发剂 1~30份
水溶性硬化剂 1~50份
相转移催化剂 0.1~5份
单体 0~20份
水 100~200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通用级或特用级双酚A环氧树脂为E51,E20,E44,E41,Epon828,BE188,CYD128及其它相关环氧树脂。更佳地,其中,通用级
或特用级双酚A环氧树脂为台湾长春化学工业集团之产品BE188。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溶性自由基引发剂为下列组分之一或其组合:过硫酸钠,过硫酸钾,4,4-偶氮双(4氰基戊酸),4,4-偶氮双(4氰基戊酸钠),4,4-偶氮双(4-氰基戊醇),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及其它相关起始剂,水溶性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是将亲水基团引入环氧树脂,使得环氧树脂成为水溶性。可加入非水性起始剂如4,4-偶氮双(4-氰基丁烷过氧化二碳酸二-2-苯氧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烷),2,5-二(2-乙基己醯过氧)-2,5-二甲基乙烷,过氧化苯甲醯,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2-叔丁基偶氮-2-氰基丙烷,2-叔丁基偶氮-二氰基丁烷,1,1-二(叔丁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叔丁基偶氮-1-氰基环己烷,O,O-叔丁基-O-异丙基单过氧化碳酸酯,过苯甲酸丁酯,乙基-3,3-二(过氧化叔丁基)丁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月桂酸,2,5-二甲基己烷-2,5-二过氧化乙基己酸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丁烯酸叔丁酯,3,3-二(叔丁基过氧)丁酸乙酯,及其它相关起始剂。非水性起始剂可增加材料硬化后的疏水性,和水性起始剂共享,调节材料在硬化前可以分散在水中乳化,硬化后具有一定的疏水性.
更佳地,前述的水溶性自由基引发剂为4,4-偶氮双(4-氰基戊酸)。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溶性硬化剂为三乙醇胺,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聚乙烯胺,酚醛胺,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水性聚胺酯,水性聚酰胺,聚乙酝胺,双腈胺,三氟化硼-胺络合物,恶硼杂环硼胺络合物,水性聚脲,Jeffamine,己二胺,胺封端水性聚醯亚胺,氨水,二乙胺基代丙胺,水溶性芳香胺,异佛尔酮二胺,硫脲,硫醇胺,硫脲-多元胺缩合物,及其它相关硬化剂。水溶性硬化剂是水性环氧树脂的硬化剂,必须具有水性性能,与环氧树脂交连。
更佳地,前述的水溶性硬化剂为二亚乙基三胺,聚乙烯胺,硫醇胺,聚乙醯胺单独或混合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冠醚,聚乙二醇,季胺盐,季鏻盐、锍盐或砷盐,穴醚,溴化十六烷基三丁基鏻,溴化四丁基铵,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其它相关化合物。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为催化油相的环氧官能基与水相的硬化剂反应。因为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中,环氧官能基是在油相的,而水性硬化剂的官能基在水相的,因些需要相转移催化剂进行两相之间的催化。
更佳地,前述的相转移催化剂为聚乙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海市奈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龙海市奈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04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