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立轴圆木锯切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10853.4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吴庆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武市振华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B7/04 | 分类号: | B27B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4000 福建省邵武市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轴 圆木 锯切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立轴圆木锯切机。
背景技术
木工圆锯机是一种木制品加工行业第一道加工工序即:将圆木加工成板材的常用机械。常用圆木制材机械有:单片圆锯机、台式带锯机、跑车带锯机,其加工对象是圆木为主,加工目的是把圆木锯解成板材,其加工原理是在锯台上靠人力或机械装置夹紧圆木,返复式通过圆锯片或带锯条一片一片加工成所需厚度规格的板材,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效率低下,且因人工送料的加工精度差。
木工多片锯切机是目前使用很广的锯切机,但目前的木工多片锯中只能对型材进行加工,即加工对象需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基准平面,圆木必须经过单片圆锯机或带锯加工成有基准平面的型材才能在现有木工多片锯上锯解成所需规格板材,产生诸多不便,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立轴圆木锯切机,该装置不仅有利于减少加工工序,提高效率,同时锯切精度高并且能有效节约木材资源。
其解决方案是:一种双立轴圆木锯切机,包括圆木输送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木输送机台下侧设有两个作用于圆木底面的传动滚轮,圆木输送机台上侧设有以利于圆木输送的传动压轮,输送机台两侧设有相互独立的双立式锯轴,输送台尾端设有带动力的盘式分料器。
所述的双立式锯轴,位于输送台的输出端两侧,相互独立,相互平行,且各自横向可调,垂直输送台方向上下可调;所述带动力盘式分料器的双立轴位于圆木输送机台输送尾端两侧且平行于锯轴;所述双立式锯轴安装的锯片组与盘式分料器双轴安装的盘式分料片组一一对应且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圆木输送机台后侧设有升降台,所述的升降台的前后端分别设置两对向前后伸张的摇臂,所述摇臂均设置有以利于圆木输送的传动压轮。
所述的圆木输送机台前侧安装了木工锯切左右止逆防护装置。
本发明优点在于:
1、该发明可对圆木一次锯解,减少加工工序,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2、改变传统的锯切工艺,采用双立轴双锯片同时锯切,使单一锯片锯切量减少,锯切同样规格的工件锯片规格减少,锯片厚度薄,减少锯路,锯切表面光洁度高,平整度好,单板等厚度误差小,减少下道工序所需余量,节省原材料。
3、发明的双立轴圆木多片锯切机整体结构合理、美观,更主要的是节约了人力资源与降低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圆木自动定心送料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双立锯轴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双立锯轴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带动力盘式分料器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带动力盘式分料器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圆木锯切工艺主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圆木锯切工艺侧视图;
其中:1—机身;2—圆木输送机台;3—自动定心传动压轮;4—传动滚轮;5—带动力盘式分料轴;6—升降台;7—双立式锯轴;8—锯片冷却系统;9—防加工工件返弹安全装置;10—圆木;11—锯片组;12—锯片隔圈;13—盘式分料片组;14—分料片隔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一种双立轴圆木锯切机,包括圆木输送机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木输送机台2下侧设有两个作用于圆木底面的传动滚轮4,圆木输送机台2上侧设有以利于圆木输送的传动压轮3(见图3),输送机台2两侧设有相互独立的双立式锯轴7(见图4、图5),输送台尾端设有带动力的盘式分料器5,盘式分料片组13(见图7)与锯片组11(见图6)一一对应且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圆木输出台上配有自动定心传动压轮3(见图3)与传动滚轮4,能自动调整圆木10中心,并抱紧圆木10,使送料平稳,加上输出台尾端预紧式动力盘式分料机构的辅助送料作用,使从圆木送料到板材出料均能平稳顺畅。双立锯前加有左右开合式防加工工件返弹安全装置9,确保操作过程的人生安全。同时采用间歇式油雾状冷却润滑锯片系统8,采用内雾式和外雾式喷洒方式能迅速冷却锯切过程中的锯片,提高锯片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武市振华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邵武市振华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0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