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卡介质访问控制码安全认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11025.2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肖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安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3 | 分类号: | G06K19/0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富华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江湾三路2***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路卡 介质 访问 控制 安全 认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认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卡介质访问控制码安全认证方法。
技术背景
集成电路卡又名IC卡或智能卡,具有自动识别、安全认证、移动消费、方便携带等卓越 性能,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物流、工业制造、社会发展等领域。集成电路卡的安全性是 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IC卡应用推广和商务功能实现的关键性技术基础。目前,集成电 路卡的安全认证方式绝大部分是依赖IC卡内部的逻辑加密机制,这种加密机制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在系统软件里直接加密,在同一系统内IC卡密码是一样的,或者是符合某一算法规则 的,另一类是先读取IC卡的序列号,并以此作为发散因子,然后加密计算出逻辑密码,由于 序列号是全球唯一,每张IC卡的密码也就具有唯一性。这两种加密认证的方法都离不开IC卡 本身的逻辑电路,也就是完全依赖于IC卡芯片的物理性能。主要的问题在于:
一旦IC卡逻辑加密机制被破解,IC卡的安全性将完全失效,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 经济损失。现在全世界应用十分广泛的飞利浦公司生产的MF1 S50卡便是如此,其加密机制 被几个大学生破解,造成人人自危,我国工信部已发文限制该卡的使用。
由于加密算法的原始定义是在软件系统的源代码中进行,因此通过技术手段或其他非法 手段获取系统原代码后便可复制IC卡,造成伪卡出现。
对于非接触式IC卡而言,由于认证过程是通过高频电磁场的方式交换数据,因此通过技 术手段截取高频信号,然后加以分析,也有可能破解某张IC卡的逻辑密码,造成失密。
IC卡的逻辑加密机制的有效性都依赖于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假设芯片发明或制造厂商 是诚信和道德的,而IC卡的用户往往忽略了这个前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立一种集成电路卡介质访问控制码安全认证方法,为解决集成电路卡 (IC卡)的安全性问题,建立一套独立于集成电路卡物理电路之外的安全认证机制,为解决 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集成电路卡介质访问控制码安全认证方法,该方法基于集成电路卡服务器,在服务器中 嵌入了安全加密模块PSAM卡,所述控制码安全认证方法包括发卡方法和识别卡方法;
所述发卡方法步骤包括:
启动发卡程序;
a.读取IC卡序列号、提取密匙发散因子;
b.IC卡序列号和密匙发散因子形成组合参数,所述组合参数作为介质访问控制码生成指 令参数,发送到PSAM卡;
c.PSAM卡获取指令后,由组合参数生成多字节的介质访问控制码;
d.将生成的多字节的介质访问控制码写入IC卡控制码存储扇区;
e.如果介质访问控制码写入失败,则提示写入失败,并退出发卡;
f.如果介质访问控制码写入成功,将多字节的介质访问控制码拆分成多个发散因子,多 个发散因子送入PSAM卡生成IC卡扇区访问密码;
g.将IC卡扇区访问密码写入IC卡对应扇区的密码存储区;
h.如果扇区访问密码写入失败,则提示写入失败,并退出发卡;
i.如果写入扇区逻辑密码成功,则成功发卡;
所述识别卡方法步骤包括:
启动识别卡程序;
a.读取IC卡序列号、提取密匙发散因子;
b.IC卡序列号和密匙发散因子形成组合参数,所述组合参数作为介质访问控制码生成指 令参数,发送到PSAM卡;
c.PSAM卡获取指令后,由组合参数生成多字节新的介质访问控制码M;
d.将M与IC卡内部控制码存储扇区的介质控制码比较;
e.如果比较不一致,则提示验证失败,退出验证;
f.如果比较一致,验证通过则将多字节的介质访问控制码拆分成多个发散因子,多个发 散因子送入PSAM卡生成IC卡扇区新访问密码H;
g.将H与存储在IC卡内部的扇区访问密码进行比较;
h.如果访问密码比较不一致,则提示验证失败,退出验证过程;
i.如果访问密码比较一致,则通过验证,进入商务数据读写功能。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逻辑密码、介质访问控制码双重认证,两种认证方法相互补充,大大提高了IC卡 安全认证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安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安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1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意念坦克游戏装置
- 下一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运动状态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