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模铸方法及其模铸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12462.6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韩铁水;彭世宝;王全胜;华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0 | 分类号: | B22D7/00;B22D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625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度 探伤 钢种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模铸方法及其模铸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单重、大厚度、要求探伤的钢板,普遍都采用钢锭-锻造或电渣钢生产,工序复杂,成本偏高,而采用钢锭直接轧板生产,则由于钢锭头部疏松严重,轧制后的钢板探伤合格率极低。冶金行业大多采取提高钢水洁净度,例如降低钢水夹杂物含量、增加真空处理时间、氩气保持浇注等,或加强保温帽帽口保温技术,如在帽口添加发热剂、发热板等,或采用水冷钢锭模,模铸轻压下等技术,来提高钢板的探伤合格率。但都使成本增加,并且效果不明显,尤其对于钢板厚度大于180mm、GBIII级以上探伤级别的钢种,仍无有效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模铸方法,以提高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探伤合格率。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模铸设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模铸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经过精炼、真空处理后的钢液采用下注法浇注入钢锭模内,浇高至绝热板上沿时停止浇注,所述绝热板镶嵌在钢锭模内壁上部的四周,绝热板的上沿与钢锭模的上沿平齐,之后在保温帽内加保温材料,在钢锭模上部加盖保温帽,待钢水凝固后,脱去保温帽,取出模铸好的钢锭。
其中,所述钢锭模内吊挂保护渣;所述保温材料是碳化稻壳,碳化稻壳的用量为每支钢锭20~30kg。
一种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模铸设备,该模铸设备包括保温帽、绝热板和钢锭模,绝热板设置于钢锭模内壁上部的四周,绝热板与钢锭模内壁紧密接触,且绝热板的上沿与钢锭模的上沿平齐,保温帽设置在钢锭模上部。
其中,钢锭模为铸铁材料。
本发明在钢锭模内壁上部的四周设置绝热板,在保温帽内加装保温材料,然后利用模内钢水进行补缩,在本发明中,保温帽仅作为保温材料的容器。本发明提供的帽口保温技术的保温效果良好,补缩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明显,采用本发明生产的钢锭帽口线下材质非常致密,有效地解决了厚板轧后因疏松导致的探伤不合格问题,而且成材率提高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模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模铸设备,该模铸设备包括保温帽1、绝热板2和钢锭模3,绝热板2设置于钢锭模3内壁上部的四周,绝热板2与钢锭模3内壁紧密接触,且绝热板2的上沿与钢锭模3的上沿平齐。其中,钢锭模3为铸铁材料。
一种大厚度探伤钢种的模铸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经过精炼、真空处理后的钢液采用下注法浇注入钢锭模3内,浇高至绝热板2上沿时停止浇注,之后在保温帽1内加碳化稻壳,然后把保温帽1加盖到钢锭模3的上部,待钢水凝固后,脱去保温帽1,取出模铸好的钢锭。其中,钢锭模3内吊挂有保护渣,保温帽1仅作为保温材料的容器,碳化稻壳的用量为每支钢锭20~3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2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