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耦变压器高中低三侧接线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12601.5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9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穆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爱邦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6 | 分类号: | G01R3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耦变压器 高中 低三侧 接线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电力系统中三绕组自耦变压器高压侧、中压侧和低压侧三侧接线正确性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绕组自耦变压器有纵差保护和零差保护,在分析时需要先进行纵差保护分析来判断高、中、低压侧接线正确性,再进行零差保护分析来判断公共绕组的接线正确性。
根据转换后的电流值以及向量图判断接线正确性。如果接线错误需给出纠正方法。得出公共绕组的接线分析结果。
根据电源侧合成矢量与负荷侧合成矢量应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基本条件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由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给出纠正方案。
上述传统的保护线路接线分析的人工方法,存在下述缺点或不足:
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操作规程,所以存在一定程度的操作随意性,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要求高。操作人员既要能判断出接线的正确性,还要给出错误位置、修正方案,故要求操作人员熟悉电力系统理论知识并具有丰富的保护线路接线分析经验。
分析判断过程中数据计算量大。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且在复杂的操作流程和大量的数据计算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另外,工作人员主观素质的高低、客观环境因素等,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自耦变压器高中低三侧接线分析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操作随意、可靠性差、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测量值及变压器参数,进行电流换算;
2)纵差第一次正确性修正以及修正后的判断;
2.1)在未进行任何修正的时候判断接线是否正确;
2.2)当不能满足3.1中的正确性条件时,则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修正,然后判断其接线是否正确:参考绕组修正、相角平衡修正、相角正序修正;
3)纵差第二次正确性修正以及修正后的判断;
4)计算零差各绕组电流;
5)分别进行零差第一次和第二次正确性修正以及修正后的判断;
6)输出结论;
7)算法基本理论验证和结论。
上述步骤1)的电流换算包括以下步骤:
1.1)用N相电流修正A、B、C相电流;
1.2)计算纵差各绕组平衡系数;
1.3)计算零差各绕组平衡系数;
1.4)根据平衡系数换算纵差各绕组电流有效值;
1.5)根据选项进行电流幅值调整;
上述步骤5)具体如下:
5.1)在未进行任何修正的时候判断接线是否正确;
5.2)公共绕组相角平衡修正;
5.3)公共绕组相角正序修正。
上述的算法验证和结论应当在幅值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
本发明优点如下:
首先,差动保护拥有高可靠性、高灵敏性。
其次,简化二次回路接线,消除了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的电联接,电流互感器的安全接地可移至互感器端子箱。
再次,减小了互感器的二次负载。
而且,分析结果可靠,准确性大幅提高。本发明最终形成的分析结果中会给出完善的错误情况及纠正方案,无需再人为进行判断,其分析结果可靠性明显比传统的分析方法强,并且不受工作人员主观素质以及客观环境因素等方面影响,使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大幅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接线分析的具体流程如下:
1、获取测量值及变压器参数:
通过仪表测量获得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差动保护线路各绕组(包含高、中、低压侧及公共绕组)的电流(A、B、C、N)有效值及相位。在测量时需选定一个参考电压,所测的电流相位是指被测电流相对于此参考电压的相位。参考电压可在测量时由操作者自行选择,但仅可选择高压侧/中压侧。
在进行分析前输入变压器参数。
对于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差动保护线路:包含变压器接线方式、各绕组CT变比、各绕组额定电压、各绕组供电方式,开关数量及各绕组编号(用于绘制向量图);变压器是否经过CT二次接线调整;输入所选的参考电压,参考相功率角(即参考电压所在相的功率角,来自测量回路)。
2、电流换算:
2.1)用N相电流修正A、B、C相电流。
在三相不平衡时N相会产生电流,理想情况下,使用N相修正A、B、C三相,可使三相平衡。修正过程即给A、BC三相的电流矢量分别加上N相电流矢量即可。
2.2)计算纵差各绕组平衡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爱邦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爱邦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26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实用的自动包装机
- 下一篇:动态复合无功补偿装置